规则……
这是人类后来为了规范社会制定的,抑制力虽然应该也有,但它体现更多的应该是人类的本性。
在经典的社会概念完全出现之前,人类作为头脑发达、拥有自己的意识与智慧的动物,他们会利用自己身边的一切。
寻求伙伴、分工合作。
而伴随着这种最基础的关系,再掺杂了最基本的诉求与情感,家庭与原始的氏族概念便会出现。
而伴随着这种原始概念,‘财产’……换句话说便是个人所有物的概念便会出现。
但是,抑制力并不是真正的人类。
它就像是一个由全人类的意识构建出的某种适应规则。
它拥有一切,但也可以说是一无所有。
真正要说的话,抑制力所拥有的便是‘生存的意志’。
它本身就是人类这个族群为了延续而无意识构建出的某种规则,它的存在即是为了生存。
‘生存’这一目标便是它的一切了。
在想到这里的时候,立香突然觉得自己大概能理解福尔摩斯所说的那番话了。
如果对抑制力的猜想成立的话,那么福尔摩斯的出现就不奇怪了。
人理烧却虽说在一瞬间就将人类的历史毁于一旦,但特异点的存在便证明了这种事情绝对不是什么一刀切了就能解决的。
魔术王究竟在做什么?
这种事情仍然是一个谜团,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所动用的凶器一定非常繁琐。
想到这里,立香的眼睛不由眯了起来。
与伦敦那会儿不同的是,如今的他在做出眯眼的动作时,即便是福尔摩斯都能察觉到一种莫名的危机感。
无关逻辑、无关他的思维殿堂。
这纯粹是一种生物的本能。
虽说不至于让福尔摩斯害怕,但总让他想起了那些凶残的野兽。
地窖的昏暗灯光之下,那少年御主那深沉的眼眸深处徘徊着的是属于凶兽的野性。
而在之后,御主也总算打破了这种沉默。
“抑制力向你呼救了?在临死的时候……”
“这个倒不一定。”
在听到立香那并不准确的说法时,福尔摩斯仅仅是抽了口烟斗。
他再一次吞云吐雾起来。
伴随着烟圈扩散,福尔摩斯的话语好像也变得云里雾里起来。
“只能说,我对着宗人类史上最为恶劣的谋杀案做出了反应,算是接受了这份委托。”
“那么,你所接受的委托内容是什么?”
“自然解明谋杀的真相,我便是为此而存在的。”
说到底,侦探不就是干这个活的么?
听起来倒是没有任何问题。
但是,立香却能察觉到其中的违和感。
“侦探的工作虽然是解明真相没错,但解明真相本身却并不是‘委托人’的目的吧。”
是的,这就是事实。
即便从以前开始,推理小说就一直在强调着侦探的存在感。
从本格推理再到社会派、再到后来的新本格,推理小说一直再顺应着社会发展与读者喜好不断的变化。
但唯一没有变化的便是‘主人公’的存在。
不得不否认的是,无论作者本人想要强调什么、无论他们在书本之中灌输了什么样的思想。
最能吸引读者的仍然是主人公。
这也是为什么当福尔摩斯本人在道尔爵士笔下迎来了莱辛巴赫的结局时,他本人受到了大量谩骂信的原因。
在一些激进读者眼里,他们从来都不管作者本人的意志。
无论这个角色是否是他创造的、无论作者本人究竟赋予了这个角色什么样的使命,在成为‘小说’的那一刻开始,他就已经与作者无缘了。
准确来说,作者与主人公之间的身份定位发生了转变。
本来作者应当是创作者,他是整个故事的创作人,而在推理小说之中,侦探主角更是一个解明的主视角。
正统的本格推理小说注重的是悬疑的氛围与解密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