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陆军部的决定则非常简单了,特娘的!身为女王的士兵!居然聚众酗酒!还有没有一点帝国士兵的仪态!
于是陆军部便派出了宪兵,准备将这些士兵赶回军营里醒酒。
然而陆军部没有预计到的是,此时在城中借酒消愁的是小半个帝国远征军,而且这些帝国远征军还对他们这些大人物没什么好感。
所以对于情况估计不足的陆军部只是派出了宪兵去单独执行这个命令,并没有召回那些在休假的军官让他们去约束部队。
于是一群吹着哨子,挥舞着警棍的宪兵,对上一群醉醺醺并且一肚子火没地方撒的士兵。
唯一的结果便是这辆群人当场就开始进行摔跤表演,什么酒瓶,凳子,警棍统统满天乱飞。
人数稀少的宪兵当然打不过这群在战壕里和条顿人进行过一些小互动的陆军,还有成天被当大牲口使的海军士兵。
本来这点小摩擦,也么没有造成什么伤亡,只是酒吧的老板可能要重新买点椅子。
军官们等到这些大头兵们酒醒了之后,该送小黑屋的送小黑屋,该强制退伍的强制退伍。
正好仗已经打完了,这时候把一群刺头踢出军队,正好还能为本就不宽裕的军费节约一点退役金。
但是这事情糟糕就糟糕在,康米在宪兵赶到之前,就去和士兵们聊了聊天。
而偏偏有些士兵们在走宪兵揍顺手了之后,还特么唱起了歌。
唱歌就算了,还特么唱《国际歌》。
在这个年代,士兵,《国际歌》,殴打宪兵,这些词组合到一起总能够让人产生一些有端联想。
尤其是在东方,还有一位皇帝正在路灯上不知道快不快乐地荡秋千的时候。
这种行为就更让陆军部里的贵族老爷们胆颤了。
这群士兵连宪兵都不怕!还敢唱歌!这已经不是普通的叛变了!必须要出重拳!
于是陆军部便紧急抽调了在隆德附近的三个被认为是可靠的师,武装进入隆德镇压叛乱。
事情也就是从这一刻开始不受控制起来。
没人知道当天在这三支部队紧急动员起来之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日后有人说是那些醉酒的士兵试图抢夺他们的武器,也有人说是这些部队不问青红皂白地就开枪射击这些醉酒的士兵。
总之事情的结果就是当天被枪击的人中,有不少是海军士兵。
而作为以团结闻名的海军,在遭到了枪击之后,自然也忍不下这口气。
你不就是有枪吗?我们船上还有更大更粗的管子!你给我们等着!
海军,巡洋舰,炮击首都,这已经不能说是有端联想了,这已经是原作重置了。
事情到了这一步,那自然是不能善了。
当天内阁与皇室就离开隆德城北狩,而在莫名其妙地就赶跑了内阁与皇室之后,这些士兵们总算是反应过来自己都干了些什么。
以往看球的时候喝醉扔点瓶子什么的被抓住,最多也就局子里蹲七天。
现在喝醉之后扔了点东西,怕不是要在号子里蹲上七百年。
与其在号子里蹲上七百年,不如干脆反特娘的!
破罐破摔的士兵与水兵们,酒醒之后在康米们耐心的分析下,明白自己此刻如果不果断弃暗投明,那么等待着自己的绝不会是什么好下场之后。
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投康,所谓是投康一念起,刹那天地宽。
此时北狩的布兰登尼亚政府,自然也开始集结部队,准备镇压叛乱。
于是就在条约签订之后没多久,布兰登尼亚便爆发了内战。
对于这场内战,除了在家园废墟中冷眼旁观的弗朗什人,被一个大馅饼砸到脸上之后,还有些懵逼的亚美利加邦联,以及眼红嫉妒觉得自己应该要分一杯羹的亚美利加联邦之外。
康联与条顿人都纷纷表示,还有这种乐子?
兄弟有难,老哥我必须要帮帮场子!
对于康联而言,布兰登尼亚内战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原本康联高层中就基本上分为激进派与保守派两派势力。
其中激进派也就是列夫等人为首的世界革命派。
这一派人在《日耳曼尼亚和约》签订之后,敏锐地发现了条约签订后战败国政府的威信将会威严扫地,现在正是一个绝佳的进行世界革命的机会。
主张立刻支援那谢谢兄弟党派,为他们提供武装起义的帮助。
而保守派则是维克托与约瑟夫等人为首的,优先建设派。
这一派人的观点是,现在正是资本主义国家最为脆弱的时候,急需粮食与重建资金的他们,将会把原本那些不会放上货架的东西打包出售。
所以现在正是利用这个资本家出售绞死自己绞索的机会,从他们手中购买那些绞索。
这两派人在政治局中争执不休,互相指责对方是冒进与保守,想要葬送革命的大好机会。
但是布兰登尼亚内战,就给了双方一个和平分手的机会。
想要进行世界革命的,带着优先建设派提供的物资,去布兰登尼亚支援革命。
想要优先建设的就在康联继续种田,谁也不要指责谁的路线不正确,大家都还是团结在同一面旗帜下的同志。
如果能够成功的让布兰登尼亚插上红旗,那么随着世界上第二个康米国家的建立,国际康米运动将会再次进入一个新高潮。
所以作为分手费,维克托这票优先建设派,忍痛将包括十个步兵师与三个重炮旅,在加上一半的海军力量交给了世界革命派,让他们去支援布兰登尼亚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