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开始遭遇到布良斯克部队自发性的抵抗,导致部队的推进速度开始下降。
不过依旧保持了和昨天相同的推进距离,这种推进速度比起维克托预计的推进速度要慢了不少。
面对这种状况亲自抵达了前线,骑着马带着自己的指挥部在两个攻击集群间转悠的维克托也无计可施。
士兵们已经尽到了他们所能做的一切努力。
现在导致部队推进速度缓慢的问题,是因为现在的焰军是一支后勤完全依赖骡马的军队。
这就完全限制住了焰军进行战略机动的速度。
虽然维克托想要打出一天推进八十公里,一周推进两百公里,三周内彻底结束战争。
这种足以把条顿人的眼珠子从眼眶里吓掉的狂暴攻势。
然而现实确是骡马军队是打不出这种机械化高速突击效果的。
不过也不是没有好消息。
那就是在第二天天黑时,康联的工兵部队终于在奥匈帝国境内完成了五辆装甲列车的改装工作。
于是维克托立刻调动了自己手里作为预备队的五个师,搭乘装甲列车开始夜间突击。
不过突击的方向上,维克托并没有闷着脑袋,向西狂奔去与条顿进行一场会战。
维克托选择的进攻路线是一路南下,优先去解放在大战之后被并入布良斯克帝国的白鹰之国,瓦拉几亚以及分裂倾向较强的山鹰之国和南卢西亚。
只要条顿人的飞艇没有出现,焰军的装甲列车就是无敌的!
在夜间高速形势的武装列车,几乎没有遭遇任何阻碍,便载着整师整师的部队前往那些正在激战中的城市。
当天晚上,焰军31师便搭乘装甲列车成功进入了贝尔格莱德,与当地的←翼武装汇合。
随后与←翼武装一同向贝尔格莱德的布良斯克驻军发动了攻击。
在一夜激战之后,31师成功将贝尔格莱德中的布良斯克驻军赶出了城市。
同时包括贝加勒斯特在内的城市,也在焰军步兵与装甲列车的攻击下宣告解放。
在第二天一早,控制了这些大城市绝大多数城区的←翼武装,便毫不犹豫地宣布他们从布良斯克帝国中独立出去,重新恢复自己主权的宣言。
虽然实际上由于大量驻军的存在,这些左翼武装仅仅是控制住了部分大城市,在城市之外还有着不少依旧能够成建制活动的布良斯克军队。
但是收到分离主义思潮的影响,这些军队在随后的行动中也陷入了迟疑。
当战争进行到第三天的时候,对于部队缓慢的前进速度已经忍无可忍的条顿统帅部,在收到布良斯克东方的几个加盟国已经宣布独立的消息之后。
立刻意识到局面已经开始向全面失控的方向发展,这个时候一定不能再畏畏缩缩了!必须出重拳!
于是条顿统帅部立刻调动了八列装甲列车,并且在女皇得首肯下下令投入条顿帝国唯一艘皇帝级飞艇前往布良斯克。
而在发现进攻速度完全赶不上计划之后,维克托立刻下令国内部队开始动员。
只要动员完毕就立刻将第二波部队投入战场,同时也下令远东的那个空降军旅立刻向西机动,争取能够赶上这次战争。
同时远东军区进入战备状态,警惕民主赛里斯与升阳帝国在边境上搞事。
布良斯克的东南部,那些搭乘装甲列车进行突击的焰军部队受到了当地人的欢迎。
对于那两个在大战后强行被并入布良斯克帝国国家的人民而言,虽然康联焰军换了一块牌子。
但是在上次大战中双方曾经在一起并肩作战。
不过稍有些尴尬的是,当时与他们并肩作战的南方集团军群回国之后便挑起了内战。
不过排除了这些细节之后,比起那些还在向东艰难推进的同袍们。
这些南下的部队的待遇明显要好得多。
在清剿残余当地布良斯克军队时,当地居民会主动向他们提供线索。
并且用肢体语言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欢迎。
对于布良斯克帝国来说反贼遍地的东南方向,对于挺近到这里的焰军而言,除了语言上有些障碍之外,几乎和在国内作战没有什么区别。
比起这些仿佛在内线作战的焰军来,在这里战斗的布良斯克军队就显得无比艰难。
由于这里展现出的强烈独立倾向,甚至上一次大战都是因为白鹰之国试图从帝国中独立出去而导致。
所以面对这里这些宁愿打一场大战,都想要从帝国中独立出去的人民。
布良斯克皇帝只能够通过在这里加大驻军的方式来维持稳定。
而增加驻军自然不会是招募当地人组建军队,那样很有可能是驻军驻到一半就发现驻的是分离势力的军队。
所以布良斯克帝国都是从其他地方调动部队前来驻扎。
这种异地驻军的方式虽然保证了驻军不会叛变,但是同时也再次激化了当地人与驻军之间的矛盾。
双方不能说是和睦相处吧,也只能说是势同水火。
所以在这里的布良斯克军队,现在的待遇基本上是那种“出门买包烟,都能被打九次黑枪”的待遇。
——————————
PY时间:
(我知道老哥们有意见,但是人在江湖,总是要互相拉扯的,以后一周内PY次数不会超过一次,你们看这样可好?)
《编造剧本,我成了幕后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