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由康工联农业部直接在各个街区开设的快餐店,在事实上成为了工厂中食堂的补充。
成为康工联食品供应最关键的三个节点之一。
这三个节点分别是各个工厂与单位的食堂,分布在各个街区的快餐店,以及那些挂着工人俱乐部牌子,实际上是酒吧的小餐馆。
这三个地方靠着食品工业的规模化,能够在尽量降低食物浪费的情况下,喂饱尽可能多的人口。
在城市中,绝大多数的工人都会选择在食堂,快餐店,或者是酒吧里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
而康工联的工厂要提供如此之多的食物。
除了每年大量从康联进口之外,便是派出大量渔船去北海的渔场进行捕捞。
有时候像是重大节日前后,就连海军都要紧急动员驱逐舰,参与到对海产品的捕捞行动之中。
因为康工联与康联一样也有着政治正确,那就是保障公民的吃饭问题。
大战末期遭到条顿无限制潜艇战的封锁后,让本土物资开始陷入匮乏的同时为了保障物资供应,所以开始实行了配给制。
虽然不至于陷入到饥荒中,但是饥饿问题同样困扰着布兰登尼亚人民。
所以为了展现康米的优越性,在康工联上台之后便以法律的形势规定了一份炸鱼薯条的分量不应该低于300g的同时,售价不应该超过普通工人当日工资的十分之一。
如此低廉的售价自然就让食物的销量变得十分巨大,同时导致的食品浪费问题。
也让康工联政治局在公开宣传反对浪费的同时,也将浪费食物这个问题归入到了轻罪中。
在参观过翻新之后,原本能住一百多号人,现在只有二十几个住户的公寓。
在路边的快餐店买了一份炸鱼薯条,解决了午餐问题之后。
下午维克托又去了康工联的工厂中参观。
比起康联的工厂来说,康工联的机械设备明显要新上不少。
不过工人们工作的速度,比起康联那种快一点,再快一点,仿佛全员打了鸡血一般的效率来说要慢上不少。
所有人都在以一种有条不紊的速度进行生产。
给维克托的感觉就是,他们甚至能够在一只手端着红茶的时候,用另一只手优雅地工作。
不过在看完生产线之后,维克托发现他们的良品率高的惊人。
这种良品率不是那种差不多凑合一下就能用的良品,而是真的能够用上很久不会出现故障的那种良品。
这就让维克托开始寻思,是不是除了科研部门的交流之外。
也可以让工业部门的人员过来康工联,进行一下交流学习。
毕竟现在康工联的那些工业制成品,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小毛病和小问题。
就像是T-1与T-2坦克的换挡机构,有些没有问题使用起来比较顺滑。
而有些则需要驾驶员随身带一个扳手或者锤子,通过砸的方式来换挡。
如果能够解决这种工艺粗糙的小问题,那么对于康联的工业水平就又将会是一个巨大的提升。
维克托把这个事情记在了自己的小本本上,准备回去之后给工业部门的老哥们提一提看看他们是什么意见。
在参观完了隆德城之后。
维克托又参观了康工联的乡村以及康工联的部队。
老实说,比起康工联的乡村来说,康工联的部队并没有太多的吸引力。
因为进了部队一看,好嘛……大部分不是熟人,至少那张脸自己也都还记得。
不是去康联接受过培训,就是当年在自己的指挥下揍过条顿人。
所以面对这种同样的配方同样的味道,维克托只能点点头,表示都挺好。
而康工联的乡村同样也采用了和康联一样的集体农庄制度。
毕竟就布兰登尼亚这地,但凡是能种的地方,早就成为了贵族的私人产业。
别说是自耕农了,就连富农都是极为少见的存在。
现在那些贵族要么在亚美利加晃悠,要么在路灯上晃荡之后,要组织起生产自然就只能使用集体农庄或者说农业公社的方式进行生产。
不过与康联集体农庄中,那些有想法的青年不愿意留在集体农庄中,而是一有机会就想要进城成为工人一样。
康工联的农业公社同样也面临这种,大家都想往城里走的想法。
不过与康联那种所在地与工作绑定,要进城可以先通过考试,成为技工再进城成为工人的方式不同。
康工联并没有限制他们的人员流动,只要你愿意成为工人那就去那些工厂与码头面试。
面试通过,就能够直接成为工人阶级中光荣的一员。
至于农村的劳动力缺口嘛……那自然是引进隔壁岛上的妖精们啊。
隔壁岛上的妖精们在布兰登尼亚皇室跑路之后,光速宣布独立。
然后他们就同样以光速发现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作为被布朗登尼亚剥削作为严重的土地之一,这个岛上基本上就没有什么特别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