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遭受了如此惨重的损失之后,布兰登尼亚的空军基本上丧失了作战能力。
只能靠着陆军部队死顶康联的进攻。
但是有着制空权,并且能够呼叫空军支援的康联陆军所能发挥出的战斗力,与没有空军支援时所发挥出的战斗力完全不在一个档次。
战斗机一次俯冲扫射就能够清空一条战壕中的守军。
而五百公斤级别的航弹更是能够专治一切不服。
再次减轻了原本火力就十分恐怖的康联陆军的战斗压力,让他们的攻击进行的更加顺利。
尤其是在失去了制空权之后,布兰登尼亚不敢将那两艘陆地战舰投入战场来对抗康联的攻势。
就让康联的攻势进行的更加肆无忌惮。
而康联大踏步向前推进的结果,不仅是让布兰登尼亚在战场上陷入了被动。
甚至本国的政治上也开始出现了一些问题。
因为对于布兰登尼亚来说,有很多人其实并不期望这场战争。
如果不是因为康米们夺走了本土,以及他们家产的话他们绝对不会在议会中,对这场战争投下支持票。
现在打了大半年之后,战果基本上没有太多,伤亡报告与装备损失倒是越打越多完全看不到头。
而进行这场战争的结果,就是帝国原本就比较困窘的财政开始变得更加困难。
很多原本应该用于殖民地建设上的资金也被挪用到了这场目前还看不到头的战争中。
所以很多人都觉得现在已经到了应该谋求一个大家都能接受和平的时候。
内阁中以首相为首的反康魔怔人,还在坚持战争应该要继续下去,知道将康米从这片大陆上赶出去。
如果现在不击败这些康米混蛋,那么以后就再也没有机会将他们赶出去了。
首相这种观点,所有人都在原则上同意。
但是问题在于现在的帝国不是当年的帝国,在大战结束还不到十年的时候,帝国实在是负担不起这场战争。
再加上军队在战场上的表现,也让人感到失望。
现在康联部队每天都能够在战场上取得突破,从前线发回雪片般的阵亡通知书实在是让很多内阁成员,都想结束这场战争。
布兰登尼亚的小伙子们再这么倒在战场上,就算战争结束之后,自己也没有足够的人力来维持国内的治安了。
面对这种声音,再加上陆军的损失确实一直居高不下。
在幕僚们的建议下,首相提出了一个替代方案。
你们看哈,现在事情是这个样子的,我们必须要抓住这个最后的机会去击败那些康米,我理解你们不想要看到更多小伙子们伤亡的消息,你们不想看到小伙子们伤亡,巧了我们也不想看到小伙子们伤亡。
所以接下来我们会招募并且调遣殖民地部队来战斗,在最后一个莫卧尔人死掉之前,布兰登尼亚绝不妥协。
当然莫卧尔人又不是傻逼,会这么无条件地为布兰登尼亚流血又流泪。
虽然现在布兰登尼亚扶持了一位圣雄作为御用反对派来降低反抗的烈度。
但是让殖民地可以继续运转,与从殖民地中抽调并训练大量青年去世界的另一头打一场微型世界大战就又是另一回事。
所以布兰登尼亚总督开始与那些殖民地中曲线忠诚的“反贼”们,进行了新一轮的朋友交易。
以换取他们对抽调大量青年,去世界的另一头替布兰登尼亚送死这件事情的支持。
在朋友交易的同时,那些蹲在战壕里的布兰登尼亚青年还需要继续坚持下去。
作为可靠友军的邦联军队现在正在东线保护神罗部队的侧翼以及脆弱的补给线。
完全抽不出手脚来支援正在硬顶康联焰军攻势的布兰登尼亚军队。
因为在东线的国际纵队中弗朗什团此时正以百分之两百的热情,不断与游击队一同攻击神罗军队的补给线。
这次就算是有康联的政委盯着,这些弗朗什人也拒绝接受神罗人的投降。
一次干净利落的枪决,是这些弗朗什人对条顿人最后的仁慈。
甚至在有一支打着国际纵队旗号的弗朗什人部队,在袭击条顿人的消息传开之后。
那支弗朗什人军队中就有不少人开了小差。
这些人开小差的原因当然不是他们畏惧战争,而是因为他们准备去加入国际纵队给条顿人来个大的。
至于别的事情……
世界上还有什么比gank条顿人更加正义的事情吗?
所以这些人便毫无心理负担地开了小差。
在这种情况下,邦联军队还要承担起不让弗朗什人与条顿人打起来的任务。
实在是抽不出手去支援布兰登尼亚人。
所以最后实在是被康联打麻了的布兰登尼亚人,干了一件可以称之为天才的蠢货的事情。
那就是将本地的右翼民兵赛到了前线作为补充。
他们当然知道这些战斗力良莠不齐的家伙,以他们摸起鱼来甚至有可能被游击队暴揍的战斗力。
完全不值得信赖,但是现在拨到盘子就是肉,就也顾不得这么多了。
直接给他们配上督战队之后,就强令这些部队在前线战壕中抵挡康联军队的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