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空中找回了一点面子之后,在地面上。
这次布兰登尼亚开始发动了全面进攻。
他们从殖民地调来了整整五十万殖民地部队,并且其中还有不少使用弯刀的高地人雇佣兵。
这些高地人的勇猛在大战期间就有着充分的体现。
当然除了步兵之外,装甲力量上,全力出击的布兰登尼亚军队也派出了地面战舰。
以及在吸取了升阳帝国被按着揍的经验之后,弄出来的防空卡车。
这种所谓的防空卡车货箱中装备了一门六连的刘易斯机枪,康联战机进行低空之后,能够对着康联战机疯狂泼水。
同时这些卡车也还要承担起反步兵的任务。
任何靠近了陆地战舰的步兵部队,都会遭受到这些卡车狂暴的火力射击。
当然除了防空卡车之外,吸收了上次被摧毁了胡德号陆地战舰的教训。
陆地战舰不再被当做冲在最前方,突破防线的机动兵器。
而是在战线稍微靠后的方向,为一线部队提供火力支援的重型载具。
得到了补充之后,为了夺回之前占据的港口地区,而发动进攻的升阳陆军同样也根据上一次战斗的经验对部队进行了强化。
只不过升阳特色就是,只要发生在升阳这片神奇的土地上,那么不管好话坏话,最后都会变成笑话,不管喜剧悲剧,最后都会变成闹剧。
升阳帝国薄弱的工业基础,再加上海军与陆军之间矛盾所导致的奇怪科研体系。
导致他们的武器研究路线就变得比较奇怪。
就好比在被康联暴打之后,依旧没有想着要研究出一款冲锋枪,用来增强班组火力。
也没有研究火箭发射器,用来增强步兵的攻坚能力。
相反他们重新在部队中开始少量配备半身甲以及武士刀,用来武装中队中最强壮的那些士兵。
做出这种反应除了被那五名已经被授予了康联英雄勋章,并且登上了报纸头条的康联战斗工兵刺激到的原因之外。
还因为当年无论是倒幕运动,还是西南战争,日本陆军都被白刃战打的头昏脑涨。
尤其是当年陆军叛乱掀起的西南战争中,那些原本为海皇而战的武士们在叛变之后,靠着专研了一生的武艺以及倒幕战争中的经验。
硬是杀的那些不久之前还是农民的帝国新军哭爹喊娘,逼得当年的陆军招募了之前才被他们打到的幕府武士以及那些同样懂得舞刀弄剑的警察进入军队。
靠白刃战才最后解决了那次叛乱。
而现在那次被打的头疼的回忆再次浮现在升阳陆军的脑海中。
只是此时最后的武士骨头都快烂了,虽然升阳陆军一直在推行武德培训,并且将剑道也作为了健身项目。
但是要靠这种健身性质的剑道来对抗卢西亚鬼畜,显然多少有些不现实。
如果剑道有用的话,也不至于被那五个战斗工兵砍了一百多个脑壳。
所以最后升阳陆军觉得,还是配发半身甲来增强白刃战能力吧。
虽然这种想法很迷,但是在配发了半身甲之后,确实增强了升阳步兵的战斗力。
除了在白刃战方面,在面对康联茫茫多的冲锋枪时,这些半身甲也发挥出了作用。
保住了不少士兵的小命。
当然光靠半身甲是肯定不够的。
所以这次为了达成战略目的,为土地匮乏的升阳夺取一块新的土地。
升阳陆军也是下了血本,派出了两个刚刚组建的重炮旅团。
只不过作为自有国情在此的升阳帝国,自然在重炮上面也不像是其他国家那样海陆共用技术。
比如像是康联这样,人见人爱的152毫米火炮原本就是海军的装备。
很有精神的陆军肯定不屑于使用海军的嗟来之食,所以重炮一定是选择自研。
所以这次陆军重炮旅团搬出来的装备除了刚刚服役的150毫米榴弹炮之外,就是同样刚刚倒腾出来的武德充沛之320毫米臼炮。
而这种武器的出现主要还是因为之前关东军被康米按着暴打之后所出现的心理阴影。
他们期待炮兵能够用这种炮弹都快赶上一个人大小,一发下去至少能够消灭一个排的重型火力,能够用来对抗康米的火力优势。
然而这次没有用来打远东康米,而是在亚美利加打康联,也算是找着正主了。
不过这种武器虽然叫做臼炮,但是就与老婆饼里没有老婆一样。
实际上发射原理几乎与迫击炮一致,更应该称之为一款超大型迫击炮。
但是很快升阳军队就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这种臼炮的有效射程最大就只有一公里左右。
而要在一公里的距离上使用这种武器,对面的第三国际部队又不是傻逼。
看到升阳军队在捣腾这种大家伙,之后虽然铁拳火箭弹的射程不足以命中这个大家伙。
但是步兵连有迫击炮啊。
然后这种臼炮就成为了夜战专用武器。
虽然这种武器给人的感觉比较谐,但是作为320毫米的大型迫击炮。
这种炮弹的装药量达到了恐怖的两百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