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着宏大的场面,看起来和真的没有差别的特效,成功碾压了同期有洛伦佐所导演的《灰袍纠察队 外传:至暗时刻》这部灰袍纠察队的前传电影。
由于去年维克托彻底摸鱼再加上星球大战的摄制组还在寻思《星球大战II》的剧本,之前拍摄《通俗小说》的那五名导演同样饱受没有剧本之苦。
所以今年康联并没有更多“维克托式”的电影上映。
一时间《圣墓守护者》风头无两,很是让条顿人感受到了一些文化自信。
之前先是电影,然后又是卫星上天。
即便是一直处于条顿人是世界上最优秀民族这种宣传下的条顿人,多多少少心里也有一点打鼓。
那就是我们是不是真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
但是在《圣墓守护者》上映之后,这部采用了维克托过的拍摄手法,并且在真实性上超级加倍。
甚至为了史诗般的画面,而让导演与摄像机制造商琢磨出了滤镜这一大杀器之后。
他们可以说是用维克托的拍摄手法在镜头上战胜了维克托。
这也让绝大多数条顿人都认为,自己就像是龟兔赛跑中的兔子一样,只是稍微打了一个盹被乌龟超过去了而已。
只要自己认真起来,想要反超第三国际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不过这部被吹上天的电影,在第三国际成员国的上映却并不是那么顺利。
倒不是因为什么血腥暴力场景,毕竟维克托拍起这些场景来可是从不手软。
而是因为维克托提出的文化入侵中文化防御的一个概念,那就是电影这些娱乐产品天然就会携带拍摄者的价值观与意识形态。
所以你引入对方拍的好的神作与史诗电影进入国内,那不是助纣为虐吗?
所以第三国际引入反康米国际协定缔约国的电影,基本上就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只引进烂片。
越是烂片就越要引进,最好是那种让观众做下来之后看上十分钟就走人或者是睡着的电影就再好不过了。
本着这种精神,在被国外的烂片轰炸了好几年之后,第三国际的群众已经达到了闻进口片而色变的程度。
当然因为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所以无论是国产电影比如《星球大战》或者是《灰袍纠察队》多么热门。
第三国际中的各个电影院中就始终有一个影厅在坚持不懈地放映那些进口电影,虽然明面上这么做的理由是“公平竞争”不能堵死对方说话的渠道,即便是电影也要讲究一个百花齐放。
但是实际上却是将拍出那部电影的国家挂在城墙上羞辱。
因为为了清晰地让观众认识到,这部电影究竟是那个倒霉国家拍摄的。
所以在电影拍摄的前十五秒都是那个国家的国旗出现在荧幕上。
而电影海报的右下角,也会有那个国家的国旗。
这种已经执行一段时间的政策所带来的的两个结果就是,第三国际内的民众基本上闻进口片而色变。
宁愿排队去看那些大排长龙的国产精品电影,也不愿意去被进口电影侮辱智商。
当然这种电影也不是没有人买票,不过买票的通常都是一男一女的小年轻。
他们究竟是想要去电影院里学外语,还是“学外语”那就没人知道了。
而另一个连锁反应就是,包括亚美利加邦联,布兰登尼亚与神罗的一些导演在发现,无论电影拍的有多烂,第三国际的那些大怨种们都愿意用一个非常合理的价格买走版权。
本来电影行业的竞争就非常激烈,属于典型的赢家通吃的市场。
大导演拍一部电影所赚到的钱,是很多小导演拍一辈子电影也赚不到的。
而那些小导演在成名之前很难拉倒足够的赞助来拍电影,很多时候需要自掏腰包。
一个反响不好,那么血本无归后上演空中飞人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但是第三国际这种,你拍出来我就买,不管是不是烂片我都愿意掏钱的态度。
迅速让一些导演成为了烂片专业户,毕竟能够躺着赚钱谁那么累还站着呢?
赚钱,不寒颤。
于是不少碰壁的或者初出茅庐的导演,便走上了这条拍摄烂片赚钱的邪路。
然后就开始一发不可收拾,成为了专业的烂片人。
毕竟把电影拍好很困难,可是要把电影拍烂那可太简单了。
不过对于像是《圣墓守护者》这种在国际上引起了不小反向的电影,像是神罗一样起手就直接禁片,那岂不是把自己和神罗拉倒同一个水平上去了。
在维克托去看过了这部电影之后,除了让内务部去查一查这部电影拍摄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因为维克托觉得那些血腥特效实在是太真实了之外。
这部维克托觉得拍的还真不错,神罗真舍得下本的电影还是定了一个上映日期,并且宣布原片引进一刀不剪。
只不过上映时间要稍微推迟一点,毕竟懂条顿语的人还是不多,整整30个字母的语言就不是人学的。
在上映之前的那一个月,则是神罗电影月。
除了少数国产电影之外,其余就是近年来从神罗进口的烂片轮番轰炸。
导致不少观众在看到影片开场时的神罗旗帜出现在荧幕上之后,都出现了一定的生理反应。
第三国际中其他成员国也立刻跟进了这种方式,开始了一整个月的神罗电影月。
靠着观众们被烂片搞出的PTSD,《圣墓守护者》这部电影在第三国际内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