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
“近了……”
“越来越近了……”
“猎物,还没有发现我!”
“我必须耐心,等待时机!”
波斯特鳄并不是速度型选手,原本的时间线中,他们要对付的猎物也是大型水龙兽这种,并不以速度见长的肥肉堆。
他们只需要学会伏击、短距离冲刺,能跑得过水龙兽就行。
但对于三叶来说,这样做是不行的。
因为他的猎物是……
“嗯,水里的家伙,应该是……”
“呃……”
“Harpagofututorvolsellorhinus。”
三叶默念了一串奇怪的拉丁文名。
这倒不是他在对着脑内不知名的观众装逼,而是确实,这种生物没有中文译名。
事实上,除了在国内发现的物种和比较热门的古生物之外,大部分在国外发现的古生物都没有中文译名。
所以,三叶只能自作主张了,给他们起名为——“就叫蛟型鲛吧。”
三叶对自己起名的本领,还是挺满意的。
虽然“蛟型鲛”里有两个同音字,听起来可能有点奇怪,但是确实反映了这家伙的特征。
这种生物属于软骨鱼中的“全头亚纲”,和同属于全头亚纲的银鲛有一定的亲缘关系,所以三叶称他们为“鲛”。
另外,这些家伙虽然是软骨鱼的全头亚纲,但是却属于“软鳝鲛目”。
这个名字一听就知道,应该是一群身材修长的,长得和鳗鱼一样的家伙。
不过,“Harpagofututorvolsellorhinus”还有另外一个让他能和“蛟”联系起来的东西——雄性的头上,有如同龙角一般的装饰物。
向后延伸的长角再加上一对胸鳍和一对腹鳍,看起来还真的有些像某些玄幻小说中的蛟龙。
至于那角的用途嘛……
不明。
鉴于只有雄性“蛟型鲛”拥有角,古生物学家推测这角可能只是性选择,在求偶时用来争风吃醋抢雌性的。
并没有实际的卵用。
其实,大部分的鹿角不也没什么生存上的用途;鹿角对于掠食者的攻击力几乎为零,逃跑的时候头上顶个重东西,对于生存绝对是个拖累。
但鹿类却走向了“性选择”这条不归之路,所以没办法,代价就受着吧。
“不过,这家伙大的有点离谱了吧!”
蛟型鲛虽然是软骨鱼,但哪怕是现代的鲨鱼,也并非都是凶猛的大家伙;“蛟型鲛”生活的石炭纪,正是软骨鱼类辐射演化扩张、几乎在所有海洋生态位上都要插一脚的黄金年代。
软骨鱼那更是有大有小,什么奇葩的都有。
“蛟型鲛”是三叶给这种生物起的霸气中文译名,但是从尺寸上来说,他们根本配不上这个名字。
从现有的化石来看,这些鳗鱼型的软骨一般在二十厘米左右,还没养殖的鲫鱼大,实属小鱼。
但是,三叶在这里看到的家伙,体长却达到了四米多将近五米!
比大海鳝都要大得多了!
如果不是面条一般的体型,这玩意应该和大白鲨一个级别。
“吃什么才能长这么大?”
“嗬,还不止一条!”
三叶看向远处的海面,那里,几个偌大的脊背正缓缓的拱出“海面”。
“嗯,大概是没发现的大型种?”
“还真有可能。”
软骨鱼的骨骼并不耐岁月的腐蚀,很多软骨鱼留下的化石,就只有牙齿了。
这也是为什么“旋齿鲨”的牙成为百年谜题的原因。
而且,越大型化的动物,骨骼就越难以保存。
在双重DEBUFF的加持下,软骨鱼虽然数量众多,但是能被辨认的种类、特别是大型种类却相当的少。
“那就当是发现了个新种吧。”
“如果是在过去,靠着这些家伙,我又能水好几篇论文了。”
“现在,论文是水不成了,但我至少能大吃一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