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吧……”
“所有以太神祇,要想得到以太海的承认,就必须按照固定的范式打造神躯。”
“彪悍也好、修长也罢,但是总有个固定的范式。”
没错。
在以太海中自由活动,首先得得到以太海的“认可”。
而现在,能被以太海认可的,也就只有一种范式——“类鱼型”的神躯。
也许,其它叛道离经的神躯也不是没有,但是祂们没有一个能荣登“僭主”的位置。
至多不过是一些底层的外神罢了。
实际上,在现实世界里,也是如此的。
生存在海里的脊椎动物,往往都有一条或修长、或流线型的主干,再在主干上添加背鳍、尾鳍之类的“附件”;运动时,主要靠摆动尾部肌肉游动,快速穿行。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将自己的身躯修成流畅的流线型,用身体劈开波浪,以符合流体力学的方式快速游动。
甚至可以将速度提到非常快的地步!
从早期鳍龙类到鱼龙,再到地蜥鳄类、后世的沧龙以及在新生代的鲸鱼,甚至包括海豹这样的后来者,几乎所有重新下海的脊椎动物,无不遵循着这条规律——越长越像鱼。
但是世界上真的只有这么一条路吗?
未必。
比如,以及退化掉了尾巴,世界上唯一的一种水生恐龙——企鹅,在下海前就没有可以摆动、推进自己身躯的尾巴了。
所以,他们选择将翅膀深度改造,变成了可以快速扇动的鳍桨,让自己在水下“飞行”。
同样走这条路线的,还有龟鳖目的海龟。
他们也将前肢演化成了巨大的鳍桨,靠着快速扇动,为自己在海中提供动力。
然而,企鹅与海龟,都是因为祖先早早的就把尾巴退化掉了,所以不得不退而求其次,采用这样的身体构造;而且从现在的情况来看,选择在海中“飞行”,也许比较能苟,但是却很难成就海洋中的一方霸主。
但是地层里记载的历史告诉我们,只要有一颗霸主的心,走什么路都能崛起!
企鹅与海龟的大前辈——蛇颈龙目,却是在有选择的情况下,主动走了这么一条不寻常的道路!
他们的祖先幻龙,本来就拥有修长的身躯,本来就拥有长长的尾巴,游动的方式可能也和早期的崖蜥、鳄鱼和早期鲸类一样,靠着扭动修长的身躯,在浅海穿梭。
如果按照一般情况,他们就真奔着鱼的方向去了。
但是,也许是不想和当时已经很像鱼的鱼龙撞脸,也许是因为其它不可名状的奇怪原因;总之,这批幻龙类并没有选择强化修长的尾巴,将自己的身躯特化成鱼这么一条道路。
而是选择将尾巴缩成了尾舵,转而将四肢全部特化成了巨大的桨鳍!
两片鳍桨在海里“飞”,那我就整四片!
于是,中生代海洋中最主流的海爬之一,也是屹立整个中生代都不倒的常青树——蛇颈龙目就这么诞生了!
他们,也是唯一一种不走“鱼型身材”,就能在海中称王称霸的生物!
甚至到现在,因为这过于怪异的造型,蛇颈龙目身上依然笼罩着神秘的迷雾。
比如,那两对桨鳍到底该怎么动,到现在还没完全给整明白。
四片桨鳍的运动方式,会造成极为复杂的涡流,如果一个不小心,可能还会相互干扰;不但不会带来速度的增益,还可能会拖累运动速度。
甚至,如果没有合适的交替运动机制的话,搞不好游着游着就“翻车”了。
所以蛇颈龙类的运动方式,至今还是能让古生物学家们一年发个好多篇论文的大好课题。
但无论如何,蛇颈龙目,是唯一一种采用四片桨鳍驱动的海洋爬行动物。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这样奇怪的配置,自然也让浅以太漫游者心存疑虑。
“没见过啊!”
“这到底靠不靠谱啊?”
“我是不是亏了?”
“上当了?”
虽然祂心中充满了疑虑,但是现在并不是打电话要求退钱的时候。
因为……
“轰——!”
以太海之上,再次拱起了一个又一个巨大的脊背。
又有庞然的怪物,再次向着这座多灾多难的“新世界”扑了过来!
来的,又是孽蛟神!
数量还是三条!
看来,这座神祇是很习惯三个三个一组了。
然而现在,躲在这个新世界里,对于已经发生剧变的浅以太漫游者来说,并不是个好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