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广漠龙神”的头领,比祂的兄弟要聪明一些。
至少,在感官上要敏感些。
祂顺着那波纹,向涟漪的源头看去。
----
自认为“高贵”的“广漠龙神”,在一位拥有方解石眼的旁观者眼中,却有着完全不同的形象。
“鉴定一下热门古生物视频。”
“叮——!”
“这又是一古生物明星,又上过BBC。”
“看来我这辈子,算是跟BBC干上了?”
看着眼前壮硕的“直立蛤蟆”,三叶几乎一眼就认出了祂们的种属。
太明显了。
“这个都不需要古生物学家去特别的鉴定,只要看过BBC的《与怪物同行》,就多半能认出来。”
“这种生物,在那部纪录片里叫做西伯利亚杯龙。”
西伯利亚杯龙出现于《与怪物同行》的“二叠纪篇”,在那一集里,它们成群的出现,壮硕的身体震撼着大地,成为一股没有什么生物敢于惹的恶势力。
不过,一头落单的西伯利亚杯龙,被“实际上是狼蜥兽的丽齿兽”追杀,最后被破甲放血重伤而死。
后来,一大群西伯利亚杯龙还喝光了“丽齿兽”和“迷龙”赖以为生的水塘,导致迷龙被丽齿兽所杀,最后丽齿兽也活活的被渴死了。
“是个悲剧故事,挺精彩的。”
“但是大家注意啊,他们的学名并不叫做西伯利亚杯龙,而应该是属于锯齿龙类的盾甲龙。”
“这个‘锯齿龙’和兽脚类恐龙‘巨齿龙’基本子算是八竿子打不着;而盾甲龙和恐龙中的‘甲龙’也没有半毛钱关系。”
“锯齿龙类既不是主龙也不是鳞龙,而是属于一类名为‘副爬行动物’的奇怪类群。”
锯齿龙形类在二叠纪时期非常繁盛,占据了主流植食动物的生态位;他们也演化出了相当多样性的习性,占据了大量的生态位。
草原上牛羊生态位的大小家伙就不提了,甚至还有些锯齿龙类演化出了水栖的习性,占据了今天类似河马的生态位。
其中最庞大的,就是盾甲龙,大概和亚洲犀牛差不多大。
“但是注意哈,他们既不是鳞龙,也不是主龙,它们与上面两个类群最大的区别,是没有颞颥孔。”
“对了,《与怪兽同行》里有种说法——龟鳖和锯齿龙是近亲。”
“这个说法其实是错的。”
“这倒不是BBC又造谣了,而是在那个时候科学界就是这么认为的。”
“锯齿龙类是没有颞颥孔的,和他们相近的副爬行动物也没有颞颥孔;而现生动物中,没有颞颥孔的还真就龟鳖类这独一份。”
“这在当时看来是重要的解剖学证据啊,而且很多时候,锯齿龙类在外形上也真有那么几分像龟;所以龟鳖类和锯齿龙形类就攀上亲戚了,还被归为了无孔亚纲。”
“但是这几年出土了更多的化石,完全推翻了过去的理论。”
“按照化石记载的演化路线,龟鳖类原来是有颞颥孔的,只不过是在演化中慢慢的闭合了。”
“于是,无孔亚纲或者副爬行动物就彻底死绝户了。”
“还有哈,不要信百度百科上的。”
“都过去好几年了,还在把龟鳖目归为无孔亚纲呢……”
“行了,下面是最喜欢的试吃时间了。”
三叶放轻了脚步,缓缓的绕向了这些家伙的侧面。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
“哗——!”
三叶一脚踩空,在以太海中掀起了巨大的波澜。
“嗷——!”
领头的“锯齿龙”嘟囔了一声,把头转了过来。
方解石眼和一双小眼,四目相对。
374. 攘外必先安内
“巴尔!”
“你!必须给我个解释!”
“轰——!”
圆桌剧烈震动着。
一双白生生、肥嘟嘟、纤嫩嫩的小手狠狠的砸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