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每次的版本变动,往往都是由骇人的灾害作为开端的。】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除了那几次由巨大天灾作为开幕的“版本变动”之外,环境历史上还经历了许多比较温和、规模比较小的环境版本变动。】
【这些变动虽然持续时间比较短,烈度较低,但也无比伴随着小规模或者中等规模的灭绝或者物种替换事件。】
【正如您即将面对的状况一样。】
【请不用担心,这次,只是小小的版本变动。】
【此次版本变动的内容为如下:修正了大气环流系统、导致内陆长期少雨的BUG;为了提升海洋系玩家的体验,增加了两条暖流,清除了冰期的残余影响。】
【修正了玩家长期投诉的海平面过低的问题,为了增加对萌新玩家的体验,全服开始大幅度升温。】
【欢迎来到全服温暖期!】
……
“这……尼……玛……”
三叶有点骂人的冲动。
好消息也不是没有。
比如,系统已经明说了,这次的版本变更,绝对不会是那种泥盆纪毒海、石炭纪雨林崩溃、二叠纪暗色岩、白垩纪陨石那种级别的灾难。
甚至不是早侏罗纪,森诺曼-土伦那样的中等规模灭绝事件。
也许,在地质历史中,在系统看来,那只是一个“小小”的波动;也许就是修改了一下气温气候参数,多开了两个火山口,增加了两条暖流之类的。
但是有句话说得好——“时代的尘埃落到每个人头上都是一座山。”
这句话要是放到地质历史的角度来说,就太对了。
气候的变化,落到每个物种头上,那可都是生与死的变化!
比如随着气候逐渐变暖,海平面逐渐上升,北美洲中部的平原逐渐被海洋淹没,形成了辽阔而富饶的内海道浅海。
恐鳄一族趁势兴起,成为内海道无可争议的主人。
而随着晚白垩纪气温逐渐转冷,内海道逐渐萎缩、消失。
栖息地大受打击的恐鳄也就此灭绝。
如果说一片海的消失和兴起,算是沧海变沧田了,是比较大的变化了;那历史上一次次小冰河期对文明和物种造成的影响,总不会假吧。
再比如随着近些年全球气候的变暖,北冰洋冰期的缩短,导致北极熊赖以生存的冰面消失,于是北极熊不得不南下,在陆地上寻找食物。
由此,北极圈附近涌现出大量的北极熊与棕熊的混种。
如果这个趋势继续持续下去,也许北极熊就要和棕熊融合了……
“栖息地遭到毁灭,那是再说难免了。”
“不过……”
“每次气候变化事件,总有物种遭殃,也总有物种走上了兴盛之路。”
“关键不是气候如何变化,而是适应性。”
“至于我麾下的物种……”
“嗯……”
三叶寻思了一下。
“微生物1,微生物2,微生物3……”
“这仨……问题大发了!”
“虽然从目前来看,我的微生物眷族无论是在咸水环境还是淡水环境里都能生活得不错;好像对PH值也没什么特别的要求。”
“但是,他们主要是和树木共生,要么就是作为‘生物友军’,生活在其它生物的消化道和血管里。”
“一旦这片区域被海洋淹没,生态系统崩溃,那么我可爱的微生物们,岂不全无了!?”
三叶稍微计算了一下,发现到目前为止,除了自己亲手狩猎之外,居然是那些“微生物”给自己挣的最多。
出租益生菌要收“租借费”,每个月还有稳定的“租金”流入;还有“类披发虫”,他们和结胸虫共生之后,不但能为三叶提供租金,还能通过啃噬树木产生混沌能量。
虽然时间还不长,效果还不明显,但已经隐约有指数增长的趋势了。
除此之外,微生物还能给祂带来“零零碎碎”的混沌能量汇入。
三叶寻思,这可能是有些拥有混沌能量的猎物实在太小了,就像是祂刚穿越成三叶虫那会看到的那些小红点;这些家伙现在的三叶肯定不会花精力去收拾了。
收集这些零碎混沌能量的工作,现在就全部由这些“微生物眷族”们完成了。
虽然只是毛毛雨,但这“毛毛雨”二十四小时不停的下,积累的量也相当惊人了!
“光是这些微生物,眷族就对我有重大的利益价值,祂们的生存我不能不理。”
“更别说真菌、跳蛛眷族了,祂估计也没法适应海洋环境。”
“还有这片沼泽里的其它生灵……”
“虽然他们并不在我的保育范围内,但也不能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