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日子过得挺惬意的。
“有些古生物学家认为,链鳄的生态位其实类似于野猪。”
“呃……大概是呆头呆脑,不太机灵的野猪。”
“现在看来,果然差不多。”
“至少,热衷于搞破坏这点是真的!”
“玛德,庄稼地被野猪糟蹋了!”
野猪这种又啃又拱的玩意,对农作物的破坏力极大;而且那繁殖速度,真的是“三天不打,全村的地都能给扬咯”!
“不整死个几头杀鸡儆猴看来是不行了!”
三叶弯下腰,从树篱的豁口中缓缓的靠近了落在最后面的一头链鳄。
“就让白垩纪的一幕,提前上演吧!”
“这算是猴版霸王龙打猴版甲龙?”
494. 有多少同学以为霸王龙打不过甲龙的?
“披甲动物……”
“嗯,其实没有想象的那么厉害。”
托了BBC的纪录片——《与恐龙同行》的福,几乎所有看过那部纪录片的同学都会觉得甲龙比暴龙牛逼。
多猛啊!
霸王龙奈何不得他的全身板甲不说,一尾锤可把霸王龙的腿给打骨折了。
最后霸王龙居然还因为伤重而一命呜呼了。
甲龙倒是全身而退,屁事没有。
这就是典型的吹一个黑一个了,造成了严重的科普误区和很坏的影响。
当年,年少的三叶看过《与恐龙同行》之后,也被这样的观念深深洗脑了,一直认为甲龙强无敌,霸王龙得绕着走。
直到他进入相关专业学习,才发现BBC犊子扯的有点大了。
他甚至怀疑导演是不是就不看正儿八经的资料的,完全是想当然在拍。
首先,与恐龙同行里的甲龙太大了,差不多十米、7吨重了;而现在一般认为,最大的甲龙也就7米,3吨;跟成年六吨起步的霸王龙根本不是一个档次。
甲龙在平均上就更小了,基本上不会比现在的犀牛大太多。
就这装备还想碰瓷“恐龙之王”?
不过“放卫星”也是《与恐龙同行》的一贯风格了,没什么好奇怪的。
关键是片子里,还把甲龙尾锤的威力给放大了。
甲龙不但个头不大,武器对于大型恐龙来说也算不上强。
他们尾巴其实并不能大幅度摆动,打击的力度自然也没有多大。
虽然一锤子下去,成年霸王龙该疼还是得疼的,但会受重伤那纯属扯淡了。
多半会恼羞成怒的一口把甲龙斩首的吧。
另外,与霸王龙同在地狱溪组的甲龙,其实防御力也并不咋地。
别看甲龙披了一身甲,实际上甲龙亚科的成员骨甲片并不算厚,大部分部位只有一毫米左右。
这点厚度就别在霸王龙的牙齿面前丢人了。
相比之下,倒是没有尾锤的结节龙科成员,骨片倒是比较厚。
有些种类的骨片甚至能厚达5到8毫米,算是不折不扣的“肉坦克”了。
其实说穿了,甲龙的那身甲胄和尾锤,主要也不是用来对付霸王龙的,而是对付达科塔盗龙、矮暴龙以及其它可能存在的中型掠食者的。
甲龙对付霸王龙这样生态顶级掠食者的方法,其实基本就两个——逃和不那么好吃。
一身甲胄、尾锤、确实提高了霸王龙的掠食成本,但霸王龙面对猎食成本更高的三角龙都不怂,别提甲龙的那点装备了。
更重要的还是甲龙肉比较少,生态位也比较边缘化。
霸王龙有那功夫去找不知道躲在哪个犄角旮旯的甲龙吃,不如去找肉更多的三角龙,他们漫山遍野都是。
另外,霸王龙就算是有心找,逮到甲龙其实也并不容易。
甲龙的听觉很发达,特别对于低频声波的辨识能力很强;这让他们能在很远的距离外就能发现霸王龙的脚步声和低沉的咆哮,可以提前避开麻烦。
所以,人家甲龙是有B数的,知道该绕着谁走,谁不能惹。
不像这些……
“链鳄!”
“这种家伙走的也是同样的路线,提高掠食成本。”
“不过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