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水蝎螈!”
“没错,就是这玩意了!”
说起“原水蝎螈”这个名字,大家有点陌生,没怎么接触过古生物的,大概会觉得一头雾水;就算接触过一点古生物的,也大概会觉得这玩意可能是某种原始两栖动物。
然而实际上,“原水蝎螈”可是在BBC的纪录片中登场过。
还上演过一个“名场面”。
这个“名场面”的另一位“演员”,就算大名鼎鼎的“噬星钚龙”……
不对,是有一些“卫星”的节胸虫!
那集,应该是讲石炭纪雨林的;大概也是很多小朋友,第一次接触到了有小汽车那么长的“大蜈蚣”。
当然,节胸虫那玩意并不是蜈蚣,只能说和蜈蚣有一定的亲缘关系;而且节胸虫也并不像蜈蚣一样以捕食其它节肢动物为食,而是以植物的嫩芽为食。
算是一种温和的植食动物。
在这部纪录片里,节胸虫爬到了河边,结果就遭遇了一只刚从河里爬上来的大型两栖动物。
那玩意在体型上,和节胸虫相比也不遑多让。
两头巨怪就在河岸边斗上了。
在打斗过程中,节胸虫还直起了身体,用高大的身体来吓唬敌人。
而光节胸虫直立的部分,就比成人还要高了。
看起来很威武。
然而……
这就是BBC扯犊子了。
在实际情况下,节胸虫的身体结构根本不支持这样的姿态;更何况,遇到敌害的时候,节胸虫也不会傻到把脆弱的腹部暴露给敌人。
正常的迎敌方式,应该是趴在地上,用上百条节肢紧紧扒住地面。
以坚硬的背部装甲应对敌人,直接摆烂。
咬啊!?
能咬穿白给你吃!
这种情况下,掠食者啃个一会发现不能破防,无聊又尴尬,只能悻悻离开了。
在纪录片里,节胸虫用错误的迎敌方式,自然收获了悲惨的结局。
他被那巨型两栖动物一头顶翻,直接被河边的木桩或者是钟乳石戳穿,汁液流了一地;那两栖动物就跑去嘬汁液喝了。
而纪录片里一直没有给出名字的两栖动物,就是原水蝎螈了。
但是其实吧……
就连片中“两栖动物”的说法,也是有争议的。
原水蝎螈也并不算正儿八经的两栖动物;他们其实是属于“爬行形类”的“石炭蜥目”。
看这分类就知道,这些家伙相比离片椎类和全椎类这样正牌的两栖动物,反而与羊膜动物更加接近;只是当时原水蝎螈的繁殖还没能完全离开水环境,因此只能说是羊膜动物的远古姐妹演化支。
唯一比较难能可贵的,是片中给出的原水蝎螈居然没有卫星,给了2.5米这样比较保守的估计。
实际上,原水蝎螈有可能长到3米、200到300公斤这样巨大的体格。
确实可以在当时的生境中横着走。
尊称一句“石炭纪一霸”、“石炭纪顶级掠食者”,倒也不为过。
但是……
“那啥……”
“顶级掠食者,和顶级掠食者之间,还是有区别的嗷。”
虽然都是陆地顶级掠食者,但是拿狮子老虎去跟霸王龙斗那就是搞笑……
三叶张开嘴,露出了巨大、修长的剑齿,凑近了那“石炭纪顶级掠食者”。
到这个时候,那家伙才如梦初醒。
“嘶——!”
他发出一声沙哑的、惊惶失措的咆哮,嘴巴也就松开了。
“咚……”
那还算粗壮、标准的“蜥蜴型”身体,就重重的砸在了泥地里。
和普通拖着肚皮乱爬的两栖动物相比,这家伙的四肢比较粗壮、也比较长;虽然依旧采取着蜥蜴的步态,但直立程度比较高。
至少肚子不在泥地里拖着了。
他的脊柱,也高高耸立着,形成了一条肉眼可见的脊。
这样的构造,应该很适合以相对比较快的速度爬行。
可惜,这只原水蝎螈辜负了“演化”得来的构造。
“哗啦……哗啦……哗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