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法归类……
大盗龙类就成了“分类学孤儿”和“演化之谜”了。
而一旦分类左右横跳,那基本上随便发现一个长得有点像的玩意,就都可以往里扔了。
于是,“著名分类垃圾桶”就诞生了。
至于说那“三姓家奴”……
还是因为不同的分类方法闹的。
现在,大盗龙用三种分类方式。
有的科学家,将他们归为新猎龙科;而新猎龙科,目前暂时归于鲨齿龙类之下;鲨齿龙类,又属于异特龙超科。
于是,大盗龙类,属于异特龙超科、鲨齿龙类的新猎龙科。
大盗龙类这个名字都可以取消了,直接扔进新猎龙科就完事了。
但问题是,之后有些科学家,又发现,大盗龙类的某些特征,和新猎龙类又不是那么的像;而跟他们太像的玩意又没有……
与此同时,又在某些大盗龙类身上,发现了类似鸟类的高度气腔化结构。
这是相当“演化”的构造了。
而这样的构造,一般是属于虚骨龙类的。
所以,大盗龙类就被扔进了“虚骨龙类”这个大类中,成为了所谓的“基干虚骨龙”,和包括鸟类、暴龙超科、手盗龙形态类去做姊妹了。
但是事情还没完。
又有一些古生物学家,研究了大盗龙类的头骨,发现他们好像瞅着跟暴龙超科的有那么几分相似。
于是,大盗龙类又被他们扔进了暴龙超科,成为了南半球的暴龙类。
不过,目前,这三种分类方法在学界都有自己的支持者,而且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都没法说服谁。
而这样混乱、争论不休的未定状态,又让大盗龙类进一步成为了分类垃圾桶。
这不……
大盗龙类就成了“分类学孤儿”和“三姓家奴”了么。
比如北美的西雅茨龙、我国的大水沟吉兰泰龙这样分类有争议的种类,都被一些学者扔进了大盗龙类;这让大盗龙类拥有了一些体格可以堪比鲨齿龙、霸王龙的巨头!
当然,正儿八经确定是大盗龙类的恐龙,倒没有那么大的。
一般体格在6到9米之间,和南半球的阿贝力龙算是难兄难弟了。
而在这些头衔中,唯有“利爪的持有者”,能和大盗龙本身的形态关联上。
大盗龙真正与众不同的,便是那前肢和巨大的利爪。
他们的前肢比例很大,这和晚白垩纪的暴龙类、阿贝力龙类的那种“小短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而更让这巨大的前肢变得更加出众的,则是他们手部的第一指和第二指;这两指非常巨大,而又属第一指特别巨大。
大盗龙最早的化石,就是一根超过三十厘米长的巨大指抓。
最初,古生物学家以为这是一种巨型驰龙的后肢指抓;但是在相对完整的手部和前肢被发现之后,他们才意识到,自己发现了一种全新的恐龙。
他们的颅骨,虽然也很强壮、咬合力也不可小觑;但是和晚白垩纪特化咬合力的暴龙科相比,就差远了。
他们的前肢,拥有类似手盗龙类的半月形腕骨,这让大盗龙的前肢能在灵活转动的同时,附着大量的肌肉。
和一些同样爪子比较大的兽脚类恐龙不同,大盗龙类的巨爪比较薄,而且巨大的利爪上,往往还长有一道凹槽,有些像给猎物放血的血槽!
古生物学家们估计,这种奇特的恐龙,很可能就是靠巨大的利爪和强壮的前肢,来撕扯猎物,给猎物大量放血。
相比用咬合力走一击必杀路线的纯正暴龙超科恐龙,大盗龙类的捕猎方式算是相当血腥、残忍的了。
不过,三叶选择这样一种恐龙,自然不是因为他是个就喜欢残忍撕碎猎物的暴力狂。
而是因为……
“嗯,我本身就有剑齿了。”
“就算不用巨大的咬合力,只要技巧得当,淦猎物也是一击必杀。”
“这样,就可以在不做出牺牲的前提下,又增加一个猎杀、格斗的武器了!”
“再说……”
“三姓家奴好呀!”
“分类垃圾桶好呀!”
“这样,我可以钻系统的一个大空子。”
“‘变相怪杰的头套’,就能派上大用场了。”
既然分类未定,那么三叶就可以把自己的脑袋,变成“异特龙超科”、“虚骨龙类”和“暴龙超科”中任意一种恐龙的脑袋。
虽然“虚骨龙类”演化支本身就包含了“暴龙超科”,有点重复了;但不管怎么说,这一下,几乎涵盖了大半个兽脚类类群了。
就算系统要三叶三选一,那只要他选择“虚骨龙类”演化支,那脑袋变化的范围,依然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