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大的脚掌,狠狠的踩住了他的身体,让奋力一搏的挣扎,变成了无足轻重的抽搐。
“嗯,在海里还没觉得。”
“现在一看,我可真算是捞到大鱼了!”
“这剑射鱼,应该是‘海湾种群’里少有的大个头了。”
“这货的体长……”
“居然达到了5米!”
“五米”的剑射鱼,放到哪里都是大个体了;哪怕在现在,绝大部分大白鲨都长不到这么大的个!
当然,能捕获如此巨大“剑射鱼”的恐龙,也绝非善与之辈。
“在纪录片里,棘龙可以捕捉5米左右的大鱼。”
“不过实际上,5米的大鱼已经超出了绝大部分棘龙的狩猎能力了;一般来说,棘龙能逮自己体格百分之二十的鱼,就不错了。”
别以为棘龙菜。
有自己体格百分之二十的鱼,就相当于人类去逮十公斤重的大鱼吃。
再怎么看都算是一项壮举了。
雨林霸主美洲豹逮眼睛凯门鳄吃,选择的鳄鱼也差不多是自己体重的三分之一到一半左右。
美洲豹一般一百公斤左右,而凯门鳄也就三十到五十公斤。
所以,就凭之前的“剑齿大盗龙”,哪怕是“亲水剑齿大盗龙”,对于“五米”长的剑射鱼来说,也有点力不从心了。
不过嘛……
“嘿嘿。”
“现在我已经不是‘剑齿大盗龙’了!”
“我,可是大盗龙之王!”
“亲水剑齿寒风戮影龙!”
其实,真实的世界上没有“亲水剑齿寒风戮影龙”,这个物种是经过三叶加强骨密度,外加上继承了邓氏鱼的骨板剑齿“生造”出来的。
不过,除了亲水性和剑齿之外,三叶嘴里所说的物种,倒是真实的。
而且还是三叶穿越前所查阅到的最新科研成果——“宽胸寒风戮影龙。”
这个成果,是在21年年底发现的,甚至都还没有正式发表,目前只有“预印本”。
也算是“紧跟时事”了。
“宽胸寒风戮影龙”的名字,相当酷,也很中二;不过实际上,这个起名方式还是跟“风神翼龙”学的。
物种出土于阿根廷的圣克鲁斯省的Chorrillo组;发掘他的古生物学家,便用南美印第安人奥尼肯的传说中,那游荡在安第斯山区的可怕神祇——“以寒风进行杀戮的可怕神祇”为其命名。
这头大型大盗龙,生活在马斯特里赫特阶,基本上算是最后一批恐龙了;也许一直延续到了白垩纪ET。
在他们的北方,则是阿贝力龙的天下。
大盗龙和阿贝力龙在南方的冈瓦纳古大陆,一南一北的相互对峙。
也不知道是化石保存的原因,还是整个南半球在白垩纪就不太适合诞生大型蜥脚类;大盗龙和阿贝力龙一样,都鲜有体长超过十米的存在。
当然,相比之下,阿贝力龙类更菜一点。
因为阿贝力龙化石样本多啊,那么多样本,都没几个十米级的。
大盗龙好歹还有个化石少,保存状况差的“遮羞布”在。
“宽胸寒风戮影龙”的存在,倒是让大盗龙好好扬眉吐气了一把。
不过,寒风戮影龙延续了大盗龙化石标本的最大特点——碎!
化石主要由几块颈椎、脊椎、肋骨还有乌喙骨组成,光凭这些就辨认出他属于大盗龙类……
古生物学家也挺不容易的。
如果用同属于大盗龙科的气腔龙的尺寸,来套这些化石,那么“寒风戮影龙”的体长,可以达到九米以上!
四舍五入一下,说不定能到十米级!
如果属实,寒风戮影龙将超越阿贝力龙科的密林龙,成为晚白垩纪南半球最大的兽脚类恐龙!
(由于论文好像还没正式发表,所以还没有复原图,网上就这一张图,大家凑合看吧。)
说他是“大盗龙之王”,都有点委屈他了。
应该可以说是晚白垩纪的“冈瓦纳之王”了!
虽然,这个“王”和霸王龙不一样,对于阿贝力龙科没有绝对的体型优势。
“不过,跟阿贝力龙体型差距不大没事。”
“重要的是……”
“我九米多的寒风戮影龙,套上适合捕鱼的虔州龙的脑袋,鲨你一5米左右的剑射鱼,那还不是手到擒来的?”
“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