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长大概在70厘米到两米之间。
论体型嘛,其实不算大,哪怕放到现在的鲨鱼种类里,也只能算中规中矩。
长相嘛……
大部分和现代鲨鱼大差不差,毕竟如果光看外观的话,鲨鱼那真是多少年都没个大变化了。
他们真正引入注目的地方,就是那奇葩的背鳍!
这些家伙的背鳍很像一个铁砧,树在自己背部靠前的地方,在背鳍的顶端,有一些细小的棘,像是今天鲨鱼盾鳞的放大版。
古生物学家至今还没弄懂,这鲨鱼长这么奇葩的背鳍是个什么意思?
按理来说,胸脊鲨这种中小型的鲨鱼,应该占据海洋低级掠食者的生态位,主要以其它小鱼和软体动物为食。
当然这里的软体动物可不是指那些底栖的贝壳蠕虫啥的。
多半应该是“鱿鱼”。
在晚泥盆纪到石炭纪,可能比较敏捷的“鱿鱼”还比较少,但也有一些已经开始弱化外壳,开始走敏捷路线的“箭石”了。
更别说其它比胸脊鲨小的鱼类,也有大把走的是敏捷路线。
而胸脊鲨那“倒霉”的铁砧状背鳍,又对游泳非常不利,这就矛盾了呀……
所以,有些古生物学家提出,胸脊鲨有可能是一种底栖鲨鱼,在泥巴里刨食;背鳍的作用,主要是用来雄性炫耀、争夺交配权;要么就是为了防御,让其它掠食者没那么容易吞噬掉他们。
不过,也有另一派观点认为,这奇怪的背鳍,很可能有一些不为人知的软组织结构。
这些结构,有可能让这些奇怪的背鳍拥有吸附作用,让胸脊鲨吸附在大鱼身上。
胸脊鲨们就可以舒舒服服的搭着便车,跟随着大鱼从一个地方迁徙到另一个地方,一路上再以大鱼嘴边漏下的残羹剩饭为食。
这小日子过得……
开心啊!
如果这个假说正确的话,那胸脊鲨还真就成泥盆纪和石炭纪的“鮣鱼”了。
其实,三叶抛给自己眷族的“演化配件”,其实也就是“鮣鱼”的背鳍;那是一条条由鳍瓣构成吸盘结构,内衬有一些类似小刺的尖状结构。
正是这种结构产生的强大摩擦力,能让鮣鱼牢牢吸附在大鱼的身上。
“红发眷族小姐姐”拿到了这个“演化配件”之后,似乎没给自己用,而是丢给了三叶的一部分“异棘鲨眷族”,让他们“演化”出了相当独特的生态位。
“这就很不错嘛。”
“新胸脊鲨!”
“就这么叫了!”
之所以不把这些家伙直接叫成“胸脊鲨”,那是因为三叶并不是一个“胸脊鲨背鳍是吸盘”假说的信奉者。
毕竟,其实也有些种类胸脊鲨的背鳍,长得并不太像个铁砧。
三叶倒觉得,凡是看着没用的东西,还是归于“求偶”这个功能比较好。
“让他们吸附在这三位大佬的身上,不但能增加一些打手……”
“某些小家伙,还能一边乱窜,一边给我提供观察的‘机位’!”
其实,增加了多少战斗力三叶倒并不重视。
他现在就等着吃瓜看戏呢。
斗兽嘛!
还是现实版的!
当然,如果实力差距过大,那就不叫斗兽了,叫猎食!
不过,也不错。
精彩就行。
“燧石跳蛛小姐姐,倒是也可以下水。”
“分泌一个气泡就行。”
“可惜,那只能在风平浪静的湖面里才行,经受不住海洋里的巨浪。”
“而三叶虫小姐姐,虽然可以在海底爬,甚至能仰泳。”
“但动作有点慢,拿她和那些三叶虫眷族当机位可能来不及OB。”
“所以,就拜托了!”
“新胸脊鲨!”
那些“新胸脊鲨”们也不负众望。
很快,三叶就见识到了一群之前没有见到的海洋生物。
“哦!”
“是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