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我弄出来的玩意,也有点BBC化了,理论上来说,并不是现实中存在的生物。”
“不过,原型还是有的。”
“就是和达克龙一样,属于中喙鳄超科”
“也算是体格最大的中喙鳄科成员了。”
“曼氏近鳄。”
曼氏近鳄也是一种中喙鳄科的纯正海鳄,他们生活于侏罗纪晚期,稍早于达克龙。
这些家伙在外形上,倒比达克龙稍微像一点鳄鱼。
至少在头颅上,他们的脑袋还是比较长的,大致的看上去,确实有几分“短吻鳄”的感觉。
不过,在其它方面,曼氏近鳄就和达克龙很像了。
四肢全部演化成鳍状,几乎没有任何陆地运动能力;前鳍肢很短小,而后鳍肢相对发达有力;尾巴比较长,长着像鲨鱼一样的歪尾。
为了减小水的阻力,曼氏近鳄也褪去了伪鳄类祖传的鳞甲,体表也变得相当的光滑。
只不过,也许是年代比达克龙稍早的关系,曼氏近鳄的尾鳍还没有那么发达;上半部分较短,而下半部分较长。
从外形上来看,其实曼氏近鳄才是海鳄中最接近“侏罗纪世界”里沧斯拉的存在。
当然,他们是没有那体长三十米,甚至五十米的“沧斯拉”大的;正常的海洋掠食者也没有过那么大的!
不过,和达克龙相比,“曼氏近鳄”确实算是“巨人”了。
他们的体长,甚至可能达到了7米!
放到现在,那可比大白鲨牛了。
可惜,也就只有7米了。
如果没有更新的发现,7米很可能就是“认真下海”的海鳄的极限了。
相比之下,半下海的恐鳄,体长随随便便都能长到十米以上;和淡水中的亲戚以及佛系的海湾鳄鱼相比,曼氏近鳄实在是没牌面。
不过,这很可能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伪鳄类入海的时间,实在是有点晚了。
一步慢,步步慢,再加上主龙类发达的蛋壳反而为下海设置了一定障碍;所以哪怕是以主龙之身,在海里也被上龙类和鱼龙类压制的死死的。
并没有机会冲击更大的体格。
而海鳄,相比陆地上的同伴也没有那么能苟。
在早白垩纪之后,海鳄的化石记录就消失在了地层之中。
甚至都没有熬到森诺曼阶土伦阶灭绝事件。
真是来的最晚,走的最早,也没有产生对海洋有绝对统治力的物种;在中生代的一众海爬之中,算是相当没有牌面的了。
不过这回,三叶倒是用系统,帮助海鳄弥补了这个遗憾。
“嗯,拿君王马奇莫鳄改的。”
“那肯定得大啊!”
君王马奇莫鳄的体长,能达到九米以上;在古往今来的巨型鳄鱼之中,凭借着那可怕的体型,倒也能排的上号。
这种鳄鱼,吻很长,长得有点像马来鳄等食鱼鳄类;长长的吻部在水底横扫,便可以捕捉到大鱼。
而且,他们的咬合力了得,牙齿也开始变得又粗又钝,开始往碎骨牙的极致——“破甲牙”演化;估计,君王马奇莫鳄的食谱中,不断叠甲的龟类,就占了很大一部分。
不过,相比其它的淡水鳄鱼,把君王马奇莫鳄改造成纯海鳄,难度是相对很小的。
“嗯……”
“好像,花的混沌能量也比较少。”
三叶发现了一个特点。
他高“演化升级”的时候,往往把一个物种“演化”成其“近亲物种”,往往比把他们“演化”成和自己八竿子打不着的物种,所花费的成本要低很多。
比如,把“灵鳄”演化成“布氏盗龙”,所需要的混沌能量就比较多了;而相比之下,“把君王马奇莫鳄”演化成体格只是稍大一点的纯海鳄,所花费的混沌能量就要少很多了。
虽然“灵鳄”在外形上,和“布氏盗龙”比较像,但一个是伪鳄类,一个是恐龙总目成员。
尽管形态相近,但是“跨目发育”。
而从“君王马奇莫鳄”到“纯海鳄”,虽然魔改得妈妈都认不得了,但却都是海鳄亚目的成员,最多算“跨超科演化”。
没错,君王马奇莫鳄这种看似与现代淡水鳄没什么区别,整天只苟在淡水与海水交界处的家伙,实际上是“海鳄亚目”的成员。
和达克龙,曼氏近鳄处于相同的演化支系中。
而相较之下,这种“演化”三叶能收取的费用,就比较少了。
“这大概是因为,系统会花自动很多资源,调节一些动物身体之内的细节。”
“如果演化支系之间跨度越大,需要修改的细节越多,那自然就消耗多得多的资源。”
“所以,这次给君王马奇莫鳄小姐搞演化咨询,我没有赚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