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特么“斑秃”了啊!
三叶……
不,正常人在玩某些名为战略、实为“涂色”游戏的时候,肯定都不喜欢有“国中之国”之类的现象发生。
原因很简单啊……
不好看!
别扭!
如果一片红里面有星星点点的蓝,那三叶肯定会不惜一切代价,哪怕再熬上几个通宵,也要把那蓝色给抹去的。
现在的情况就和玩“涂色游戏”的时候一样。
一片绿色之上,有一个个大小不一,完全不规则的大小洞洞……
就很后现代,看得就让人很不爽。
这不是强迫症的问题,基本是个人看得就不爽。
三叶现在要做的,就是消除这种“不爽”,让一切变得规整、赏心悦目起来。
“其实,干这件事倒并不难。”
“因为那些让我不爽的‘洞洞’,其实并非没有植被生长。”
“只是那些植被大部分是我的羊齿蕨的幼苗。”
羊齿蕨,是一种原始的乔木型“种子蕨”。
乔木,又不是竹子,一般生长的都比较缓慢;羊齿蕨也是如此。
要高就必须加粗,要粗就必须老老实实的,一圈一圈的往外长;一圈圈的长,也就形成了“年轮”。
现代的古生物学家,能通过年轮的宽度和形状,来大致推测植物所处地质年代的“年景”。
雨水是否充足?
气温的高低如何?
四季的变化是否如今天一样?
这些,基本上都可以通过年轮的朝向、间距、粗细等细节解读出来。
不过,三叶整的这些树……
可就没有这些信息了。
因为他们是被平均的浇灌出来的嘛。
“嗡……”
混沌能量,通过巨神与“眷族”的神秘纽带,浇灌了下去。
“啪——!”
“砰——!”
幼苗开始了急速的生长,他们如同抽筋一般扭动着;积极的破开“原初之泥”,不断的向上攀爬!
这些家伙成长实在太积极了,以致于在某种程度上,祂们看起来并不像是“植物型”的神祇;倒像是一只只冬眠苏醒,正破土而出的长蛇。
只是这些长蛇,并没有软趴趴的贴着地面爬行,而是一路向上,直冲虚空!
“轰——!”
“轰隆隆——!”
伴随着“羊齿蕨”地上部分的崛起,他们的根系也开始在地下肆意蔓延。
尽管“鳞木蕨”的根系已经盘根错节、四通八达;但是这并不影响“羊齿蕨”的根系蔓延。
相比“鳞木蕨”那粗大的根系,羊齿蕨的“根系”相比之下更细,可以完美利用“鳞木蕨”根系所剩下的空间。
如果觉得正面对抗太伤元气,那么不如另辟蹊径。
于是,“羊齿蕨”的根系就蜿蜒、婉转的在“地下”穿行着,穿过“鳞木蕨”根系的间隙。
独木不成林,这些根系似乎也懂得“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他们向四周蔓延开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寻找自己的同类,会师之后便如同交媾的蛇一般,盘旋、紧贴在一起。
接触点的“根系”外皮开始模糊,在特定机制的作用下逐渐溃烂。
溃疡与溃疡相互接触,“根皮”溃烂之后的内侧组织就这样黏连在了一起。
当黏连、融合完成之后,愈合便开始了。
新的一层“根皮”重新发育,将原本属于两条根系的组织重新包裹在一起。
新的“根系”,就这么诞生了;原本两棵孤立的“羊齿蕨”也就此融为了一体。
……
就这样,三叶眼里的“羊齿蕨”就这样不断的蔓延、不断的融合着。
在有的“接触点”,“根皮”甚至溃烂、愈合了好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