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 原神下一个资料片就叫《冰封王座》了, 附赠DLC《巫妖王归来》, 谁的P图技术比较好, 把龙哥的脸P到阿尔萨斯脑袋上, 标题就叫“永别了父亲, 我将继承你的王位”。
既然敌人都开始走魔兽争霸路线了,那么伊尔斯自然也要给己方的空中单位加强一下。
以浮空艇为核心的空中舰队,被证明是目前提瓦特的终极版本答案,所以在进一步扩充浮空艇数量的同时,浮空艇上的自卫火力也被强化,防御力自然也要跟上。
升级项目包括更好的复合装甲,更强的能量护盾,以及37mm防御机炮,其实是用小口径防空炮改的,如果有大型空中目标出现,那么先呼对方一脸再说。
除此之外,一部分斯图卡配置了重型火箭弹,用来对付可能出现的骨龙。
是,敌人还没有拿出类似的玩意儿,但只要有那个可能性,那就必须按照这个趋势布局。
结果相当黑色幽默, 深渊的骨龙还在PPT上挂着, 但是赤巾军空中力量的火力改进已经全数完成, 等到那些连斯图卡都打不过的翼龙向这些基洛夫们发起挑战的时候, 原本用来招呼骨龙的37mm炮弹, 直接招呼到了它们脸上。如果浮空艇上还是过去的20mm和15mm小水管,那么最多把它们打死,还能留下个相对完整的尸体,毕竟这些被专门改造的深渊生物,都具备一定的护盾防御机制,硬打弹幕没可能,但削减一波打向自己的火力,还是没啥问题的。
可现在是37mm的铁拳砸过来,这个级别的口径换上穿甲弹,主战坦克的侧装甲都得打颤,深渊翼龙的防御力,显然达不到主战坦克正脸的级别,那就只好粉身碎骨喽。
别不信,自己百度一下重机枪、高射机枪和三七高炮弹药的区别,别看差的是毫米,体积上的差距可是相当夸张。
深渊的攻势从字面上印证了厕所里的标题: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不过赤巾军这边完全轻松不起来,因为当地还有至少四十万的受灾群众等着他们,这一边打仗一边救灾,部队承受的压力不是一般的大,不少一线部队出现了因为疲劳驾驶导致的交通事故,但灾情不等人,再苦再累也得上。
好在救灾工作可以让民兵一起上,有了交接后,一线部队的压力就小了许多,毕竟民兵的数量可比正规军多得多,但这样的待遇不是每一支部队都能有的。
快速反应第一旅冲在了所有部队的最前面,也是最先与灾区民众汇合的,目前他们所在的灾区补给系统,完全依靠天空中不断飘过的浮空艇维持,但因为大地震的缘故,周围大片山体崩裂倒塌,形成了上百处堰塞湖,由于余震不断,很多地方根本不能通行,这已经不是有没有路的问题,而是从天上飘都难度很大。
因为地形的再次切割崩裂,导致原本在风神影响下的气候环境,直接从正向变成了逆向,至冬方面的寒流从破碎的山脉缺口涌入,在干扰浮空艇正常起落的同时,还让当地气温骤降。
七月份的气温低到了零下23摄氏度,而这片地区之前的最低气温才零下15摄氏度。
不要以为这只是区区8摄氏度的差距,放在现实中那就是一条棉裤的厚度,而至冬人过冬的棉裤,放在冷兵器时代是可以无缝客串棉甲的。
为什么冬天的北方不能户外作业?就凭你身上这多出来的二十几斤棉花,你想干啥?
不会有人觉得二十斤棉花比二十斤铁轻吧
羽绒服确实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但那玩意儿也很厚实啊,长城内外分开的可不只是降水线,还有衣裤的厚度。
所以在风神庇护下从来没感受过寒冷的蒙德人,不得不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身上多了二十来斤棉花的生活,而随着温度的降低,燃料消耗也在增加,当地人从住房到生活,都没想过零下二十多度的时候该怎么过,这些问题他们都没办法解决,都得依靠赤巾军帮忙。
话说赤巾军这边也没多少北地生活的人啊,大家习惯的是零上五十度的时候怎么过,而不是零下二十多的时候怎么活。
等会儿,提人联不是生产了很多至冬都能使用的装备吗,为什么还处理不了这个问题?
因为生产特定区域的装备和满足特定区域的生活还是两个概念,前者只需要满足当地人的某些需求即可,后者可是要求三百六十度无死角覆盖一个人的生活,并且这种覆盖要囊括生活在该地区的所有人,出了冰雪中降生,冰雪中离世的至冬人,提瓦特大陆上也就龙脊雪山要考虑这个问题,而那里根本没几户人家好吧,还都生活在气候相对温暖的外围。
如果可以选择,谁想跟零下二三十度的天气肉搏啊,就算是俄罗斯人,那也是渴望温暖的土地和不冻港,苏联时期,斯大林可是不止一次想让苏联去印度洋洗脚的
即便困难比美国体制的问题还要多,赤巾军还是努力保证灾区民众的生存条件,同时想方设法将当地人口迁移出去,这种气候变迁已经不是能不能适应的问题,离开是唯一选项。
而且不只是当地的人口迁移问题,地震破坏了原本的气候模型,直接涌入南方的冷空气是相当致命的,一点缓冲都没有,长驱直入啊,所以巴巴托斯接下来还得调整蒙德地区的风向,总之非常麻烦。
“要多久?”
伊尔斯已经来到了新蒙德城,现在最让他操心的,就是蒙德地区的灾后重建。
在四季如春的土地上重建和在凛冬冻土上重建,那是两个概念,蒙德这片土地的气候可是很宜人的,明冠山地只是还没开发,不是没有开发价值,就凭那里的黑土多又厚,伊尔斯就非常割舍不下。
要是这次深渊入侵把黑土地毁了,他非把深渊从上到下剥皮实草不可。
“五十年。”巴巴托斯严肃地回答道。
“你搁这儿搞核聚变呢,不能压缩吗?”
巴巴托斯一摊手:“天气是一个连锁反应系统,动任何一个地方都会产生连锁反应,现在看上去可以的办法,很可能十几年后就是另一个模样,况且我们不能光顾着自己,整个提瓦特大陆的环境都要兼顾,否则至冬会枫丹非跟我们拼命不可。”
“这倒也是。”
虽然伊尔斯可以做一些缺德的事情,但那是别无选择的情况下,有道是“多行不义必自毙”,别以为当曹操没有代价,小心前人不行善,后人大水灌。
不过伊尔斯马上有了新的办法。
“要是我这里有完整的大气运行模型,你能快点搞定吗?”
第272节:国与家
(更新送上!推荐一位老肝妈UP主,孤烟暮蝉,殖子润人就别看了,不过我的读者里肯定不会有这种玩意儿吧(^^*))
天气也是一种武器,比如闪电风暴(确信)。
咳咳咳,不闹了,从古至今,天气对战争和国运的影响都是很大的,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百度一下世界各国的历史气候图形,对照各国的兴衰荣辱,你就会明白什么叫“天命”。
所以对气候的预警和利用,也是各国重要的情报工作,尤其是进入二十世纪之后,美苏可是都想过利用大自然的力量给对方一点好看。
最经典的气象武器利用就是胡志明小道上空,美军飞机喷洒的降雨剂,如果可能,美国是真的希望自己有天气控制仪,可惜他们目前还没造出来。
但伊尔斯的手中是真的有天气控制仪,还记得国家管理系统的天命值吗,那就是用来遥控本国领土气候的,虽然没办法遥控其他国家的气候,但本国风调雨顺,连年粮食丰收,放在古代那就是吉兆啊(放在现代也是有相当影响力的国运加持),陛下一上台,老天爷都给面子,这不是天命所归是什么。
甚至于伊尔斯还可以玩的更奔放一点,比如他当王莽的时候,先是摄政一段时间,那十年里,大汉全境气候宜人,降水永远都是不多不少的正好,什么叫天人感应,这就是。
但紧接着伊尔斯表示自己没有上位的想法,回家隐居去了,大汉的气候条件之间一落千丈,各地不是暴雨就是洪水,老百姓直接杀进洛阳,血祭了皇室,迎回了王莽,然后大汉又进入了风调雨顺的好日子,打那之后,再也没有哪个大臣敢跟伊尔斯讨论天命了。
你想当皇帝?行行行,位子让给你,我回家了,反正我也不想当,拜拜。
接下来,一旦日子不好过,就该老百姓提刀上洛血祭你了,根本无解。
甚至于各地连造反的都没有,前脚有人造反,后脚老百姓立刻绑了,或者就地打死,哪位大臣或者地主不响应分田地的号召,直接大水灌,到时候都不用伊尔斯下圣旨,当地老百姓就用锄头把你五等分了。
不过此项功能伊尔斯后来使用的相当少,毕竟他在的时候风调雨顺,把所有人都养的太安逸,整个国家的灾害治理能力就跟着下来了,到时候自己一走,其他人再遇到类似的灾难时,总不能跪下等死吧,所以除了那种祸国殃民级别的重大气象灾害,那种只是局部受灾的小问题,伊尔斯基本上不管,附带着还能培养下国家的灾害预警和救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