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1 / 2)

🎁美女直播

若是齐国也加入合纵联军,则会增加巨大的变数,至于燕国,虽然军力不值一提,但在即将爆发的大战中,哪怕是一小支军队的力量都要考虑在内,压塌房屋的最后一片雪花可是至关重要。

燕国,虽然没有压跨秦国这座大殿的力量,但当那最后的一片雪花还是能够做到的,因此,秦国也需通过外交方面的努力,让燕国置身事外。

而杨明随着蒙骜学习兵法的事情也暂时被搁置,本已经决定卸甲归田的蒙骜不得不再次以上将军的身份进入朝堂,辅助相国吕不韦召集秦国诸军诸将商议排兵布阵、各地防御之事。

此时,楚、赵、卫三国联军也已经集结于魏国境内,开始朝着韩国的方向前进,将在新郑汇合五万韩军进入秦国境内,穿过秦国三川郡,直赴函谷关。

同时,有赵国偏师数万人越过太行山攻击秦国太原郡,有魏国偏师攻打秦国东郡、河内郡,有楚国偏师攻打秦国南郡,有韩国偏师攻打秦国上党郡。

自历次诸国合纵攻秦战争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即将爆发,若开战,战场将东西绵延数千里,南北横跨大河、长江,在这个信息传输还没有那么发达的时代,可谓是能够进行的最大的规模的战争了。

秦韩边境,巩县,被军士建于山顶的高台,五国的军旗迎着山风招展,有燃烧着大鼎中冒出滚滚狼烟,楚国春申君、魏国朱亥、赵国庞煖、韩国姬无夜、卫国公孙羽立于高台之上,背对众军,面向浩浩汤汤的一路东来的洛水,指水为盟,不灭秦国,誓不退兵。

秦国这方面,从太原郡调回五万平阳重甲军、又从关中派遣出二十万大军,支援关外诸郡,使得秦国关外诸郡的秦国达到了四十万的规模,同时在函谷关集结二十万重兵,以对奔袭而来的联军主力,另有大将桓齮统领十万秦军屯驻华山,以有预备军,策应函谷关一线战场,以及有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

在这一场大战之中,秦国可谓是真正的精锐尽出,不说动员了超七十万的兵马,仅仅只是在将领方面,从上将军蒙骜,到平阳重甲军统领王齮,再到桓齮这个最有实力接替蒙骜成为下一任的秦国上将军的大将,再到诸多郡如蒙武、杨端和、李瑶这样的大郡统军之人。

同时,一个之前在秦军中并没有多大名气的名字出现在众人的视野之中:王翦。

时间来到秦王政的二月末,联军主力已经深入秦国颍川郡地界,越过了洛邑城,直扑重镇宜阳而去。

此时的吕不韦也已经离开了咸阳相国府,前往秦军的蓝田大营,将带领十五万精锐前往函谷关。

蒙恬,这位蒙家的第三代核心子弟,已经十八岁,也即将走向战场,以一个小卒的身份。

蒙家属于蒙恬的小院中,蒙恬身着秦军的制式战甲,正踌躇满志的举起酒杯,对杨明道:“可惜,这一次还是不能与你一起并肩作战,真的是遗憾啊。”

“你若是信得过我的话,就留在咸阳。”

蒙恬在临行之际,只将杨明邀请至此,可见杨明在蒙恬心中的分量,对于这样的好友,杨明自然也不吝啬,于是说出了这样的一句话。

“难不成甘泉宫缺一禁卫吗?”蒙恬难得地开起了玩笑道。

“如果我说是呢?”向来喜欢好玩笑的杨明此时面对蒙恬的玩笑,却是十分严肃地说道。

蒙恬闻言也收起了戏谑之色,作为杨明在咸阳城最好的朋友,杨明在了解蒙恬的同时,蒙恬也十分了解杨明,见杨明如此神色,蒙恬哪能还不知道杨明的态度。

“这件事情可不是开玩笑。”蒙恬凝重道。

“你若信我,就留在咸阳,到时候我会让你明白一句话。”杨明道。

蕞城一战,对杨明来说将是一次巨大的机遇,面对这样的机遇,杨明又怎么可能忘记自己的好朋友好兄弟蒙恬。

“什么话?”蒙恬追问道。

“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之剑,立不世之功。”杨明回忆道。

“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之剑,立不世之功。”蒙恬默念着,随即将杯中酒意一饮而尽,感觉到一种来自灵魂的颤栗感,这句话岂不正是说在了每一个有着抱负的少年心中了吗?

“好,那我就留在咸阳,等杨明你带着我立那不世奇功。”蒙恬道。

第168章 边骑入梦来

秦王政六年,三月初,五国合纵联军先头部队与秦军交战于渑池,差不多相同的时间,北起秦国太原郡,南至南郡,东自东郡,西至函谷关面前数千里的战场之上,同时陷入了大战之中。

在这一个个战场之中,函谷关的战场无意是最引人瞩目的一个,其它的战争,无论是秦国取胜,还是合纵联军取胜,对于双方来说都只是土地人口的得失而已,还算不上是伤筋动骨,但函谷关却不一样。

历次合纵联军多在此处折戟沉沙,秦军在此处一次又一次击退了敌人,此处,可谓是凝聚着两军信念的所在。

合纵联军若能攻破此处,最差的战果也是动摇秦国这些年来侵占着关外诸郡领土,而秦军若能取胜,则此次的大战差不多就已经赢了九成。

也正是因为如此,秦军与合纵联军在函谷关一线,都投入了最精锐的部队,一时间吕不韦、蒙骜等人与春申君、姬无夜等人隔着战场相望。

当函谷关前厮杀声冲天之时,咸阳依旧平静,只有一车车的粮草兵器从各地的府库中调出,在王翦的押送之下,送往各处战场。

甘泉宫也依旧平静,只不过,秦国身处大战之中,赵姬这位喜欢享乐的太后,也放弃了往日的享乐,这个时候,秦国正是上下一心对抗合纵联军的时候,身为秦国的太后,却在宫廷之中酒醉舞迷,那多说不过去。

麒麟阁前,杨明正持着苍龙问天戟在一块巨大的磨刀石上磨砺着戟刃,在一声声的清脆的摩挲声中,戟刃在阳光下反射出幽幽冷光。

而在杨明身边,则是正在摩着箭头的惊鲵,这些东西,都是杨明即将用上的东西。

当杨明在甘泉宫准备着自己的武器之时,在距离咸阳城几近千里之地的河东郡边界,一支大军已经突然间出现在了此处。

这支大军的足有十万人,其中骑兵占据了大对数了,还有相当规模的车兵步卒。

河东郡同样也有大量的秦军驻扎,在这支十万人的大军突进河东郡之后,正面就迎上了前来阻击的秦军,一时间,河东郡化作了除了函谷关外,距离咸阳最近的一处战场。

当河东郡爆出出惨烈的大战之时,一支不过五万人的精骑在战场中,神不知鬼不觉的绕过正面战场,沿着一条隐秘的魏国古道直奔蒲坂而去。

这支精骑一人双马,尽是精锐,在全速之下,很快就来到了大河岸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歼灭了驻守在的秦军,随即隔大河与秦国关中平原相望。

大河浮桥前,一员老将迎着狂风站在了大河岸边,他已经很老了,须发之间不见丝毫的黑色,唯有雪白一片,脸上的皱纹也已经难以掩饰,他的身体虽然依旧挺得笔直,但已经透露出了腐朽的气息,唯独一双眼睛,依旧精光四溢。

他人虽老,但心却不老,今日,他就要完成一项壮举,一举突入秦国关中腹地,直插秦都咸阳而去,一举攻下那个百年间无人能够踏足的地方。

他是庞煖,年轻之时岌岌无名,但终将会名扬天下的存在。

“河东故地,我已经好多年不曾踏足这片土地了。”当庞煖眺望着大河对岸,踌躇满志的时候,一个身材魁梧的战将来到了他的身边。

不同于庞煖身上的重甲,此时身上只披着一层轻便的皮甲,似乎皮甲对于他来说只是为了为了遮住形体,而不是为了防御一般。

当然,他也确实不需要战甲来抵挡伤害,因为他的身体就是世间最强的防御,百战无伤,是为大梁披甲门,他是大梁披甲门的门主,也是魏国大将军,魏武卒的统帅,朱亥。

这一次,赵国从北境调集数万边骑精锐奔袭咸阳,固然需要边骑精锐的速度,但对于攻城,赵国边骑毕竟不擅长,还需要拥有攻坚能力的步卒,而放眼天下,论到攻坚,又有那支军队能够比得上魏武卒。

因此,在奔袭咸阳的大军中,除了三万多的赵军边骑之外,还有五千魏武卒精锐,他们将一起攻入关中,不惜代价,直奔咸阳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