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你一个疯子就成了,难道还有别的疯子不成?颜聚古怪的想到,只是,这样的狂人又是谁?想到这里,同样是出身兵家的颜聚已经多出了一丝好奇来,于是问道:“那人是谁?”
“我们的敌人,秦国护军都尉杨明。”在李牧的话语间道出了一个名字。
“当年东郡一战,他与时间为敌,以一种人们想象不到的速度,在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歼灭魏军,击退我军,其间用的正是类似的方法,现在我们也只不过是以其人之道还是彼身而已。”李牧接着道。
在李牧与颜聚已经在谋划着如何痛殴李信所部的秦军之时,李信也正在秦军的西线大营之中思索着如何进攻赵军。
在李信看来,杨端和终究还是年龄大了,进取心已经弱了太多太多,虽然来自咸阳的军令是让他们拖住南境长城的这十万赵军就行,但杨端和与赵军主将之间堪称默契的静坐战争,在李信看来还是太过消极了。
他本以为杨端和只是因为年龄大了的原因,不想再去拼命了,但屠睢作为杨明的心腹,手中又有着龙虎禁军一部的他总应该会主动寻找战机,只是,事实上与他想的却完全相反,屠睢一点也不像他这个年龄的人,明明有着最精锐的龙虎禁军一部在手,却选择了与杨端和相同的方式。
“战机是要主动去寻找的,如此被动的等待,天上还能掉馅饼不成。”李牧自语着打量着面前的沙盘,这阴阳家与公输家琢磨出的东西用起来确实不一般,要比舆图来的方便多了。
李信看着面前的沙盘,哪怕他已经看了无数次了,依旧不损耐心,他要在其中找到有用的东西,找到赵军必然存在只是还未被发现的破绽,然后发动攻击,建立自己的功勋。
在李信的冥思苦想之中,时间缓缓地流逝了,当善于进攻的李信遇到更擅长进攻的李牧之人,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
秦王政十五年六月初,一直龟缩在长城的赵军突然对西线秦军发动了进攻,数万兵马倾巢而出,放弃防御,呈现出全力进攻的态势。
而秦军扎下的营寨本是为了更好的进攻,以至于在防御方面的功效差强人意,一日之间,西线秦军前锋大营就被赵军给攻破了,其速度之快,甚至没能让李信反应过来。
当李信连忙做出调整以防御赵军的进攻之时,赵军已经彻底踏着秦军的前锋大营站稳了脚跟。
“怎么可能?赵军这是疯了不成?竟然出动如此多的兵马,他们的西线有这么多兵力吗?”李信听着哨骑带回来的军报,一时间只觉得梦幻,赵军出动的兵力竟然是四万,难道他们连中线对阵秦军主力的兵力也给抽调到了西线了不成?
难道他们就不担心中线秦军直接推到长城城下吗?
还是说他李信的名声已经大到赵军不惜冒着中线被突破的风险都一定要吃下的地步了?
李信虽然狂妄,但却不傻,他自问自己还没有那样的资格,若是此时站在他位置上的是杨明,那或许还说的过去。
经过初时的措手不及后,李信很快对麾下的军队做出调整,一时间倒也勉强稳定了阵线,虽然先头吃了大亏,但终归反应及时。
只是,很快李信就发现了异常,赵军竟然几乎寻常的凶猛凌厉,这些年来,他与赵军交手的次数并不少,自认对赵军还算了解,赵军战力不俗,但攻势的凌厉与否还要看赵军的主将,在赵军之中,除了李牧之外,其余者包括司马尚、颜聚在内,都只算是合格而已。
难道是李牧来了?但赵军边骑明明还没有到啊。在纷乱的战场之上,李信心中的疑惑更多了。
在李信正在遭受来自李牧这位堂叔的毒打之时,中线的杨端和也在第一时间都到了来自西线的军情,在经过初步的分析之后,杨端和果断放弃了救援李信的决定,而是挥军直指赵国长城,只不过,他并不是像李牧与颜聚商议之中的那般是为了突破赵军防线,而只是为了行当年孙膑故计,围魏救赵而已。
第438章 不使杨明专美于前
李信确实很猛,面对四万赵军的猛攻,哪怕是已经输掉了第一阵,依旧死顶着,丝毫不考虑撤退的问题,在不专于防御的营地之间,亲眼看着一座又一座的营寨赵军攻占,依旧巍然不动。
“将军,我们还是撤吧,赵军的攻势实在太猛了,再这么坚持下去,我们的伤亡只会更加惨重。”在李信身边,是一个狼狈逃回的校尉。
“撤什么撤?现在撤退只会让赵军的气焰更加嚣张,况且,我就不相信,赵军在西线调集这么多的兵力,发动规模如此大的攻势,他们的中线还能有充足的兵力去防御,杨将军那边知道我们的情况后,必然会挥军攻向赵军中线,我倒要看看,是我李信的骨头够硬,还是他们赵军中线的防御更强。”被赵军的一路突袭而打得狼狈不堪的李信依旧坚定着自己的信心道。
战争打到这个份上,打的就是意志,秦赵两军之间,就看是他李信先被吃掉,还是赵军中线先被突破了。
“将军,杨将军那边不是说让我们尽快撤离吗?他只是为了给我们争取时间。”面对李信的执着,校尉几乎都要哭了,这都什么时候了,自家的将军竟然还是这么莽,还想着在颓势之中拼杀出一个机会来。
“你丢失营寨的罪责我还没有追究,又敢在这里动摇军心,莫非真以为我杀不得你吗?”李信不耐间杀气腾腾对喋喋不休的校尉斥责道。
赵军好不容易主动走出的长城防线出击了,他们若是不能趁此机会击破赵军,等赵军再次龟缩到长城内部,再想攻破长城又要等到什么时候,又要付出多少伤亡?
眼前,虽然他李信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但对于秦军整体来说,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只有弱者在逆境之中才会自怨自艾,真正的强者,在逆境之中是会迎难而上,从逆境中寻找常人难以察觉的机会,进而逆势而起,完成常人连想象都不敢想象的壮举。
被杀气腾腾的李信一瞪,校尉果然不敢再说什么了。
“这李信还是一块硬骨头了?”赵军之中,站在一处山岗之上登高而望远的李牧看着远方的战场,神色间闪烁着莫名的意味。
“李信此人本就不凡,此时杨端和又率兵进攻我军中线,恐怕他还想着能够在西线这里拖住我军,进而为杨端和的中线创造机会啊。”李牧身边的副将扈遗道,他是赵国大将扈辄之子,数年前秦军攻赵国武城,扈辄率兵救援,却兵败身死,可以说扈遗此人与秦军、秦国之间是有着家恨在身,因此,在对秦国的战争中,身为人臣,身为人子,扈遗作战想来都是不遗余力的。
“的确是很大胆的计划,在危机之中还能如此镇定,寻找破局的机会,可称一声良将。”李牧沉吟道,对于李信这个堂侄还算满意。
“只是可惜了。”李牧又说道。
“大将军此言何意?”扈遗诧异道。
“李信终究还是年轻了,太过想当然,他只想到了秦军在眼前的局势中最好的选择是什么,却没有看到我们赵军能够做到什么。”李牧道。
“我本以为只能击败李信所部的三万秦军,现在看来,连杨端和中线的四万秦军我也不是不能吃下了。”李牧说着已经笑了起来。
在李牧原有的计划中,李信在遇到败绩之时会选择退军,而赵军则会直接压上,对秦军穷追猛打,进而彻底击溃李信麾下的三万秦军,但那样一来,赵军的无疑要更加深入,拉开与长城联系的距离,在大胜之后,自然要留下足够的时间撤军,而没有精力去做其它的。
但现在李信却死守着,使得秦军在击溃李信所部的秦军之后,根本就不需要浪费太多的时间去追击,而这节省下的时间与精力,则可以去做另外一件事情。
移师东线,截击杨端和,可再胜秦军中线所部四万秦军,若是有足够的时间,甚至可以自西一路攻进东郡,也不是不可能。
“传令,放缓攻势,我们要坚定李信的判断,而不是吓跑了他。”根据事实,实时地对机会做出了调整的李牧对身边的传令兵吩咐道。
中线秦军,在杨端和的指挥下,秦军对赵军防线发起了进攻,仅仅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彻底拔出了赵军在长城外部的营寨,随即直攻赵军长城。
这时,来自李信的信使也来到了杨端和的中军之中。
“李信将军要用自己为诱饵拖住赵军兵力,为我创造可以突破赵国长城的机会?”杨端和看着手中李信亲手所书的信简,一时间陷入了沉思之中。
“李信真的能够顶住吗?”杨端和沉思着,脑海中却是不受控制地想到军势如果真的如同李信所说的那般,他率先攻破赵国长城,那赵都可就在眼前了,二十多年来让秦军束手无策的赵国长城若是被他亲手攻破,那他杨端和可就是灭赵之战中的第一功臣了。
一想到那种可能,杨端和的呼吸都粗重了几分,谁还没有一份雄心壮志呢?而且人都是贪婪的。
在经过一番挣扎后,杨端和终究还是没有顶住建立不世之功的诱惑,对自己初时的计划已经产生了动摇。
而且……在这个时候,杨端和不由想起了自己那个出身同族,却没有什么来往的族侄杨明,想到杨明当年在东郡的极限用兵,一战而威震天下,杨端和就无端的生出一种渴望来。
心中的决心渐渐坚定的杨端和飞速的写下一道书信,交给了李信的信使,说道:“此次若能戮力攻破赵国长城,李将军当居首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