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军都尉,你让寡人来到这里的时间比寡人预计中的要早上不少。”走出车架的秦王政满意地看着杨明,在作战方面,杨明的确是一个值得让他放心的人,往往是看起来极为艰难的战争,只要是由杨明出马,往往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的取得胜利。
“全赖将士于战场之上舍生忘死为秦国为大王而战,所以才能如此迅速的拿下赵都城。”杨明亦是说着好话道,毕竟花花轿子众人抬,在秦王政面前,自己也的确没有必要矜持什么。
“这话寡人喜欢听,寡人让你整理出的住处已经整理好了吗?”秦王政问道。
秦王政既然已经到了赵都,曾经的赵王宫自然是最好的落脚之处,不过,秦王政却并不想住进赵王宫,因为在这里,他同样有着自己的故居,相对于赵王宫,秦王政更想住进曾经生活过,记载了他的童年的故居,那里虽然只是一个小院,但在秦王政的心目中,分量却一点也不比赵王宫小。
“那块区域已经清理干净了,大王与太后随时都可以入住。”杨明道。
“还真的有点怀念了。”秦王政回忆道。
在杨明的引领下,秦王政的车架很快来到了赵都城中一块颇为偏僻的区域,不像赵都城其它的地方,此处就像是赵都城的阴暗面一般,与赵都这样的一国都城似乎格格不入,但在这里,却承担了秦王政的许多记忆。
随着宫女内侍禁军的到来,曾经冷清的地方倒是多出了许多人气。
秦王政与赵姬则来到了一处宅院中,杨明则陪侍在左右,至于安全问题,有着杨明在,秦王政与赵姬两人还是放心的。
“已经不一样了,不过也是,已经二十年了。”相对于更擅长隐藏自己情绪的秦王政,赵姬就没有太过的顾虑了,看着面前的还能找到一点点往日间的熟悉的院子,赵姬的神色间已经多出了浓浓的怅然之色。
“终究不算太晚。”秦王政道。
很快,本是陈旧的小院中已经多出了不属于它们的东西,在一张摆在院子中的大地毯上,罗列着几张小案,秦王政在经过初时的感慨之后,来自秦王的理性再次支配了他的思维,嬴政只是他自己生活中占据了很小一块的称呼而已,在绝大多数时候,他只是秦王政。
“寡人一路行来,见赵地境内的大灾已经成为定局,护军都尉觉得我们秦国该如何面对这场旱灾?”秦王政问道。
“对于我们秦国来说,旱灾之事虽然极为麻烦,但也不失为一次机会。”杨明道。
“护军都尉的意思是?”秦王政反问道。
“可以以工代赈,如今正好有着十几万赵军俘虏,这些人若是直接放回去,难免会生出一些变故来,但若是一直将其聚在一起,也会引起人心动荡,而且还要耗费大量的粮食供应他们,所以,大王可以组织这些士卒将手中的武器改为工具,在赵地境内兴修水利、道路这样的设施……”在杨明的话语间一个以赵军降兵为核心的以工代赈的计划呈现在秦王政的面前。
“计划是不多,但其中所要消耗的粮食会不会太多的一点?如此大规模的以工代赈,恐怕需要耗尽我们秦国两年的府库积蓄,如此一来,会影响到后续的攻伐诸国的计划。”秦王政说出了自己的疑问道。
“应该不止两年,而是需要三年。”杨明道。
秦国一年的赋税收入虽然冠绝诸国,但开支与对外征战的消耗同样巨大,一年能够节余的粮食其实很有限,想要在赵国全境之内推行以工代赈的计划,哪怕是以秦国的体谅,没有三年的积累也是不够的。
但秦王政在面对一战拿下赵国的情况下,正是志得意满间准备再接再厉,准备将原有的计划推前两年,是要在八年间攻灭诸国,统一天下的,现在却要在赵地耗上三年的时间,他可不太愿意。
“是不是太多了一点?”秦王政问道。
“大王,以我的估计,这只是以工代赈的消耗,若要彻底消化赵地,起码需要四五年的时间。”杨明道。
“现在我们已经占领了赵国。”秦王政提醒道,若只是一个赵国都要耗费这么多时间的话,那攻灭其余五国,岂不是需要二十年的时间,秦王政可等不得。
“占领赵国只是一个开始,不过,大王若是觉得五年的时间太长的话,也不是没有更好的办法。”杨明道。
“什么办法?”秦王政追问道,秦王政拥有了太多的东西,一般的东西很难让他侧目,唯有时间这件东西,让秦王政分外在意。
“攻灭燕国,以燕国之积累来补赵地所需。”杨明道。
“原来如此,看来护军都尉的心思早就放在了燕国身上了。”听到杨明的回答,秦王政露出了恍然之色。
“不过,骤然吞下两国,哪怕是以我们秦国的体量,一时间也会消化不良吧,不说其它,仅仅只是官员的任命方面,一时间寡人就凑不出足够合适的人选来。”秦王政道。
以秦国此时的力量,尤其是在覆灭赵国的情况下,除了楚国之外,剩下的魏国、韩国、燕国只是被一路平推的实力,但秦国却极不得,因为过快的占领,不仅不会增强秦国的国力,反而对不断分散秦国的力量,这是秦王政不会去做的事情。
第478章 护军都尉有丞相之资
“大王,如今属于秦国的人才可不仅仅只有原秦国的人,还有着赵地的人。”杨明道。
“你的意思了?”闻言的秦王政神色一正,他知道杨明的政务方面极为擅长,此时杨明主动与他说起政务方面的事,他自然要好好听听杨明有着怎样的高见。
护军都尉府,这个杨明在政务方面的唯一的、也是堪称完美的作品,在秦王政的心中还是有些不轻的分量。
“如今赵国最有活力的青年以及最能打的壮年之人大多数都在赵军降兵之中,赵地的精华可谓尽在其中。”杨明道。
“攻打燕国之事,可从这些降兵之中挑选出一万精锐来作为攻燕的前锋,这既是一个作战的过程,也是一个筛选的过程,在作战的过程中,可以筛选出可以为我们秦国所用的人才来,在平定燕国之后,可夺取燕国的权贵之田宅,作为赏赐,分赐给这个作战有功之人,让其在燕地置办上家业,成为我们秦国在燕地统治的基础。”杨明道。
“夺取权贵之田宅?如此做难道不会激起燕国人的反抗吗?若是这一方面不是问题,那为什么不在赵国也执行此方面的策略?”秦王政追问道。
如何处理灭六国之后的权贵问题,秦王政一直是十分头疼的,若是直接将其灭之,必然会引起剧烈的反抗,但若是听之任之,那秦国辛辛苦苦攻灭六国又是为了什么?
还有,杨明方才所说分封田宅给诸多将士,更是让秦王政心生警惕,眼下虽然攻灭六国的大业才仅仅走出第一步,但对于天下未来是否还要继续走周国建立之初的分封制,秦王政却已经有了决断,那就是属于他的天下不能再有分封,只能是郡县。
在这个天下,只能有一个统治者,秦国攻灭诸国,不仅是为了秦国的秦王的权势,更是为了结束因为分封制而造成的五百年间的天下动乱与大战。
但杨明却提出了分封田宅,此时就有着这样的想法,那到统一天下之时,会不会想着分封天下?
对于杨明这样的大臣来说,分封自然是最好的事情,但那却不是秦王政想要看到的。
“燕国不同于赵地,赵地之人多勇烈之士,对其当以安抚为主,至于燕国吗?燕国可是从来不以勇烈著称的。”杨明道。
所谓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在当下这个时代,燕国更多的还是蹭了赵国的光,八百年的惰性已经让燕国从上到下都散发出一种腐朽的气息,唯有在那个帝国与北方游牧民族的矛盾达到巅峰之时,常年承担着对抗游牧民族侵扰第一线任务的燕地,才会真正符合那句话,但那并不是现在。
“那分封之事?”秦王政追问道,这才是他最关心的问题。
“不是分封,只有分田宅。”知道对分封之事是何等敏感的杨明强调道。
“那官员的事情如何处理?”秦王政问道。
“小权放任,大权拢于手中。”杨明道,这也是他的试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