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髃穴是人体腧穴之一,属于手阳明大肠经,位于人体肩部,三角肌上。
针刺肩髃穴具有疏经通络,理气化痰的作用。
该穴位主要用于治疗肩臂挛痛、上肢不遂,瘾疹等病症。
至于手三里穴、曲池穴、外关穴、合谷穴,除了合谷穴是在虎口处外,其余的几处穴位皆是在手臂上。
丛德辉继续说道:“以提(防止和谐)插捻转泻法针刺环跳穴,得气以后再针刺解溪穴、悬钟穴、足三里穴、太冲穴、阳陵泉穴。”
“简单来说就是由髋循足少阳与足太阳至趾。”
环跳穴,又可称之为枢中,髀枢,髌骨,髋骨,分中,髀厌;
该穴位名出自于《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阳胆经;
环跳穴位于臀部,主治半身不遂,瘫痪,下肢痿痹,腰脊痛,腰胯疼痛,挫闪腰疼,膝踝肿痛不能转侧,遍身风疹,荨麻疹,脚气,水肿等病症。
解溪穴位于脚背,别名草鞋带,属足阳明胃经,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腹胀,便秘,癫狂,头面浮肿,下肢痿痹,脚腕无力等。
悬钟穴又名绝骨,位于小腿处,属于足少阳胆经,主治坐骨神经痛、脑血管病、高脂血症、高血压、颈椎病、小儿舞蹈病等。
足三里是在小腿外侧,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主治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虚劳诸证。
阳陵泉穴同样是在腿部,而太冲穴是在脚背。
说到这里,丛德辉发现汤启山和淦斌都沉默了;
很显然他们是思考这种针刺方案的可行性;
过了大概三分钟左右,汤启山才点点头由衷地感叹道:“小丛,在骨科领域你不愧是省城的权威专家。”
“你这个治疗方案,明显要比我考虑的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