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章 医学(1 / 2)

平凡的明穿日子 宁小钗 2704 字 10个月前

,最快更新平凡的明穿日子 !

和各行各业一样,学医是非常辛苦的。因为在西医还未诞生之前,中医领先并独步世界千余年,医术的复杂会让大多数人望而却步。

早在周朝,医和巫就已经开始分离,这标志着真正医学的产生。

医生起初就专门指的是从医的学生,唐高祖李源在长安创办了历史上第一所医科大学,医学!

而最早的医院起始于周代,第一部医学著作是轩辕黄帝的“祝由科”,即黄帝内经和黄帝外经的来源。其中黄帝内经第一个提出了“不治已病治未病”这一防病养生的预防医学观点。

黄帝内经被称为“医家之宗”,它是中医基础理论的基石,另一部是“难经”。

病历薄是建立于春秋战国时期,“死终则各书其所以,而入于医师”,规定在死者的病历上要写明死因,然后送交存档,以便于总结医疗经验,提高医疗水平,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病历制度。

扁鹊发明了中医独特的辨证论治,总结出四诊即望闻问切和六不治原则。

秦代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法医鉴定和现场勘查报告,建立了第一个传染病医院,并制定了最早的传染病隔离制度。

西汉时期对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日趋完善,东汉医圣张仲景是第一个临窗医学大师,华佗以精通外科手术和麻醉术名闻天下。

南北朝时期问世了最早的两本儿科专著,即王末钞的“小儿用药本草”和徐叔响的“疗少小百病杂方”。

南朝创建了第一所医学院。隋朝完善了医学教育结构,命名为太医署。北宋时期对医学分科已经非常完备了。并且统一了针灸穴位,出版了“图经”,宋慈写出了最早的法医学著作“洗冤集录”。

此外关于中医的历史太多了,可以说,汉族之所以是所有古代文明中唯一的幸存者,中医起到了巨大作用,作为后人应该记得感恩。

柳家药库要常年保持通风阴凉,初步采集到的药材被悬挂在吊板下。多达数百种大大小小绑成一串一串,有的药材则须放在纸袋里,摇摇晃晃的吊着。

成品会送到药房收藏,药库和仓库连在一起,仓库里装有一层层的隔板,到处摆满了各种器具,发酵腐烂的药材所散发出来的味道。那种恶臭会让人感觉置身于茅厕。

闲来无事的徐灏随着许继开始辨认草药,这令他涨了不少知识,也更加体会到香玉的不容易,难怪自从走出徐家后,一年会有大半年的时间呆在各地医院里。

比如中药里的胡麻不是他认知里的亚麻,而是芝麻。白油麻即白芝麻,雁脂是指大雁的脂肪,海马则是可以吃的青蛙,桃核仁是桃子的果核,苦采就是苦菜。柴胡是野芹,麦门冬是越冬的根子。忍冬则是越冬的藤蔓。

枸杞子的根皮叫做地骨皮,还有大山是大蒜,小山为种子小的小蒜,野山自然就是山蒜了。

学习中医非常枯燥,徐灏不像许继有学习先贤尝百草的精神,每种药材都得咀嚼其味道,也没有把药库当成了家。没几日,许继身上深深浸透了洗也洗不掉的药草味儿。

自从那一晚的交谈后,无可避免的对柳泰产生了强烈冲击,不过想改变一位传统中医根深蒂固的认知并不容易。

柳泰没有去大连城求知,老人家很清楚,以他的年纪更应该踏踏实实的教授已知的传统学问,治疗当地的病人,徐灏也越来越尊敬他。

这一天,柳泰突然请徐灏给弟子们授课,这令许继等人都显得非常震惊。

徐灏没有推辞,直接站在讲台上说道:“医学每个人都离不开,是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学问,往往世人并没有把医学看成是一种‘学’,而是当成了一种‘术’。医术并不像其他学问一样,单单用耳朵即能听懂,而是一种必须亲眼去看,亲手去练、经年累月学习的实践性学问。”

弟子们都露出不过如此的神色,这是刚入门时就学过的,只是上面那位的措词很不同罢了。

唯有柳泰和许继听得非常认真,因为他们俩是最了解徐灏时不时的语出惊人。

徐灏又说道:“关于医术有柳师父教导。我要说的是,你们要铭记在心的是不管世人对医者如何评价,大夫的职责就是拯救生命,是非常高贵的职业。而拯救生命看似再怎么高贵,如果大夫不能了解生命的珍贵,不具备谦虚的人格,也是没有用的。”

房间里渐渐安静下来,徐灏心说干脆就来一次知音体吧,继续说道:“一名大夫必须学习最少1592种药材的名称和作用,要学习五味对人体的影响,要掌握望闻问切,要懂得喜、怒、忧、思、悲、惊、恐等七情的虚实,要了解人体复杂的经脉穴道以及其他方方面面,但是一个不知道最重要东西之人,那他不能算是一名真正的大夫。”

柳国道不屑的道:“是什么?懂得这些已经是非比寻常的才能了,甚至已经窥探到了长生不老的道和术的境界,还要知道什么呢?”

不等徐灏回答,柳国道追问的更加尖锐,“你说的这些,请问在哪一本书上记载了?”

徐灏回答道:“没有写在任何医书上,如果没有它,就算你读遍古今所以医书,通晓各种医术,也称不上是真正的大夫,那就是‘爱’。”

这次不等柳国道提出质疑,徐灏继续说道:“爱就是对病人持有的怜悯和同情之心。”

高峰不以为然的道:“如果大夫不能坚持威严,如同徐兄所说亲切地对待病人,他们会趁机压低药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