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完美的大和号战列舰(1 / 2)

,最快更新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 !

魔改后的大和号战列舰,在李华梅的建议下,吸收了不少德国战列舰的设计思路和创意,尤其是两艘沙恩级战列舰的设计创意。

沙恩级战列舰最超时代的设计创意,就是构成其舰体支架的龙骨比寻常舰只要细许多。之所以会这样,那是因为其舰身的防护装甲板配合“舰身一体化”技术,也大量参予分担了大量战列舰整体的承重力。

在这样的情况下,两艘沙恩级战列舰,在不增加额外重量的情况下,就可以得到大量的空余重量加强舰队的tds防护设计。

沙恩霍斯特号战列舰在奥斯陆遭受英军剑鱼攻击机夜袭时,中了两条鱼雷,那两条鱼雷的命中部分还十分地接近,遭受如此严重的打击,也仅仅只是进水三千吨而已。事后在船厂里前后只用了二十余天就修复完毕,优秀的tds防雷击设计功不过可没。

这还是德国人太久没有设计大型战舰,在削减龙骨的重量时不敢放得太开的缘故。在沙恩霍斯特号上积累了设计、建造和使用后的经验后,新设计正在建造中的卑斯麦级战列舰,在这方面就极大放开了手脚。

德国人的经验,在李华梅的“帮助”下,也很快传授给了日本设计师。即将完工的大号号战列舰,原本是承重结构重点的龙骨同样“细”得吓人,节省下来的重量大量地挪用给了舰身的tds防雷结构以增强防力。而舰身一体化大量省下的铆接部位的重量,则全部被用于加强防护上。

战列舰的设计,舰身整体的重心高低是极重要的指标,大和号战列舰水下部分的重量和原设计实际上并未减少太多。那些节省下来的重量都被用于加强下水防雷结构。现在的大和号战列舰,水下防护能力方面,哪怕是用最保守的角度去估计,其现在完全能够承受500公斤tnt的爆炸当量——而原设计只能抗击400公斤。(注:真实历史上的美国的依阿华级战列舰只能抗击300公斤tnt的打击,德国“原版”的俾斯麦级战列舰要求抗击250公斤tnt)。防护能力大增。

而舰身上部建筑,主要减重的部分是那些“无关紧要”的建筑的结构部门。舰身一体化技术让舰体几乎每一个主要部分都参予了整体承重。

已经完工的大和号战列舰的动力系统,其锅炉、蒸汽轮机都是战前从德国进口优质产品——为了抢在欧洲战争前交货,这批动力系统原本是为了卑斯麦级战列舰准备的,德国人将其挪用卖给了日本人。不光是大和号战列舰,即将完工的另外三艘航母。使用的动力系统全是德国的进口货。

这四个月来,李华梅在四座船坞来回转移,主要做的事,就是将四舰的蒸汽管道进行一体化改造。这种改造可以大大提高军舰最大工功率工作的时间。

为了增强日本海军的实力给美国人放火,这一年多来日德之间秘密的军事技术合作一直都在继续进行中。

日本人通过《第二次英日同盟条约》。得到了英国人提供的37和47英寸的高平两用炮制造图和设计技术,但一转身,这些技术很快就交给了德国人和其进行技术交换交流,德国人则向日本人提供40毫米博福斯高炮和30毫米五管加特林机关炮的样品和全套的设计图纸。

为了提高日本人的实力,汉娜甚至还高价卖给了日本人一批优质的精密机床,并提供了最新的克伯虏装甲技术——作为交换,日本人拿出了英国卖给他们的哈维钢技术和最新的梅林发动机技术。

日本并不是个技术大国,但是欧洲战争爆发后。被德国人逼得走投无路的英国人,被迫大肆向美国人开放技术,而身为英国人的“盟友”又“国小力弱”的日本人。英国方也“大方”地提供了不少好东西,然后在李华梅的唆使下,这些技术都秘密地送给德国人进行技术交换。

今天的日本,国际战略已大有好转,夹在中苏德和英美之间左右逢源。吸收了英、德两家之长后,其国内的军工技术又有了质的飞跃。而这些技术飞跃。在大和号战列舰上也有清晰的体现。

日本海军中,堪称坑爹的三联装甲25毫米高炮。现在正在从海军中“下舰”退役中,取而代之的是40毫米博福斯高炮和正在秘密研制生产的五管30毫米加特林机关炮——之所以不使用传统的20毫米口径的高炮而选择更大的30毫米。则是考虑到未来太平洋战争中美国的飞机“格鲁曼铁工厂”的特性,那一票皮粗肉糙的美国飞机面前,20毫米口径实在有些不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