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大场面,贵的都能花上百万。
你可千万别向我妥协。
不需要!
“为了能够更好地过审”
“这个也不是我考虑的东西,庄导,黄老师,你们其实比我更专业,虽然我也导了一部电影,但那都是在几个前辈的扶持下才完成的,你们应该比我更明白,一部好的电影,想要获得更高的完成度,就不能在任何地方进行妥协。”
嘴上说你们更专业,而实际上,林冬却用新蜀山的例子来告诉他们。
我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我在电影质量方面没有妥协。
这也确实不算忽悠,正是因为大家都不妥协,最后才剪出来五个版本。
看到几个人都松了口气,林冬觉得自己有必要再讲两句。
“我在上学的时候,我的老师和我讲过商业片和艺片的依存关系,电影是一门艺术,而能够代表这一方面的,其实就是艺片,商业片代表不了,我的新蜀山也代表不了,只有赋予电影艺术内核,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电影市场的存续问题”
平时忽悠习惯了,忽悠起专业人士,照样也能把对方忽悠的一愣一愣的。
庄奇、黄斌这两位就不用说了,他们算是电影幕后人员,从根本上影响电影的生产,对于发哥和郭天王这样的人来说,林冬的话显得更加具有蛊惑力。
他们是工具。
是服务于导演表现手法的工具。
一部戏究竟好不好,其实和他们没有太大关系。
剧本是幕后人员写出来的,演员是选角导演、导演、编剧、制片等各方面角力的结果,真正拍戏的时候,说的算的也是导演。
到底是为什么,烂片的结果都要算到他们头上。
如果这些幕后真的能把林冬说的这个做到,讲究一下商业和艺之间的和谐共存,讲究一下剧情逻辑和化内涵,他们也不至于一部又一部都是烂片。
烂片,真的不能全怪演员。
如果你非说演员演得不好,那完全可以不让他来演。
除了那些对着镜头说1234的混子演员,大部分的演员其实都发挥了他们自身的正常水平。
“我们尽量,我只能说,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导演庄奇快感动坏了。
他觉得自己遇到了毕生最好的伯乐。
广进影业已经是业内非常不错的了,但是用过了克莱斯特之后,谁特么还记得住广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