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海军有一个颇为实用化的提议,那就是使用潜艇作为主要的海上交通工具。
要知道海面上的 风暴虽然猛烈,但是一般情况下即使水面上飓风肆虐,海面之下五十米就等于是风平浪静。即使太平洋中心海域难以抵达,凡是边沿部位的东南亚海域,只要潜艇在一百米左右的深度,大部分地方还都是可以到达的。
这种提议极为具有实际操作价值,只是问题在于,国内的重要海军基地基本上都已经不复存在了,目前为止一艘能找到的潜艇都没有,当然,海军学院做博物馆展览的除外。
如果要新造潜艇倒不是不可以,但是问题同样不少,科研部的资料库有多种国产的潜艇图纸甚至还有核动力攻击潜艇的图纸。但是这些潜艇先不说现有的船坞能不能造,最大的问题在于,他们的目的在于探索和运输人员前往美洲,而不是和人开战,原本的的鱼雷发射舱,导弹发射系统统统都没用,进行改装的话,工作量不亚于重新设计一款。
这时在采矿平台上得到了大量经验和灵感的科研部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建议。建造一艘长度一百一十米,排水量一万到一万三千吨之间的核动力潜水艇。
听着这个建议,莫白也是颇为震惊,自己的联盟都已经拥有可以自建大型核动力潜艇的能力了吗?
科研部解释道,这种核潜艇和传统意义上的核动力攻击潜艇还有核动力导弹潜艇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首先,它只是采用核动力驱动,本身的武器配置非常有限,只有六枚位于艇首鱼雷舱的鱼雷和六枚可以自动装填的备用鱼雷,尾部干脆就没有鱼雷舱,而导弹舱的数量非常少,本身不具备水下发射导弹的能力,垂直发射的导弹仓只有一组十二联装的发射井,不具备发射弹道导弹的能力,只能发射巡航导弹和自卫用的防空导弹,并且数量有限。
它的艇身比一般的潜艇要宽大的多,二十多米的宽度,更接近于当年前苏联研制的台风级潜艇,非常宽大,拥有足够的厅内空间和巨大的排水量。
这艘新潜艇的艇内空间可以装载一艘小型半潜式无人攻击艇和两艘类似的半潜式载人运输艇。内部的载员舱可以保证一个全副武装的就加强侦察排的全部装备还有空余,如果减少一艘半潜艇的话,它甚至可以搭载两架毒蜂武装攻击机。
看着科研部的科学家们口水横飞的解说,莫白只是一脸震惊的看着眼前的图纸,然后说到:
“你们直接说,想要建造一艘潜水航母不就行了?”
听到莫白的话,李博士却是两眼发光:
“对,没错,我们应该再大胆一些,要什么自行车,什么深潜能力,只要能潜下一百五十米就可以了,长度加到一百二十米,宽度到三十米以上,这样排水量就能有两万吨,我们可以在里面塞下一整座机库。潜水式两栖登陆舰,太棒了。”
不得不说,李博士的脑洞的确是够大,而且这种设计方案的难度并不大,二战中日本就建造了潜水航空母舰这种超时代的舰艇,在大幅度减少了关于潜深和速度这样硬性数值之后,换来的是潜艇内巨大的空间和宽大的甲板。新一代的潜水母舰终于在慢慢完善。
这一切的设计方案,其实都限制于联盟的三级船坞的尺寸限度,一百四十米的船坞,生产120米的超级潜艇,如果没有伸缩跑道的话,也就只能装备直升机,或者昆式飞机了。
果然,科研部关于在昆式运输机基础上缩小尺寸设计昆式多用途战斗机的方案被提交了上来。
这个方案就简单多了,设计一块小型化的昆式运输机,装备轻型武装并且可以运送一个作战班执行潜入作战任务。
其实这倒是一个不错的主意,等于是小型化的半隐形昆式旋翼机可以担任更多的战术任务,非常适合成为舰载机或者加装其他模块使得本身多用途化。
莫白批准了这项计划,估计同样能在两个月内制造出第一架样机。
同时被批准下来的,还有潜水母舰的主构架建造方案,天津港的船坞终于开始动工了。和原本动辄一年两年的潜艇建造期不同,这艘前所未有的巨舰只需要一个月就可以完成主构架和80%艇壳的建造工作,新的量产型强化钢强度比原本的钛合金还要高,重量还轻一成,关键是成本并不高,数量还管够。使用新的强化钢的话,这艘潜水母舰的最大潜深可以达到两百米。
原本的舰用清水核反应堆被系统的移动式自动核反应堆取代,输出功率更大,更稳定。而且体积更小。最后是已经在075京都号上应用过的智能化舰船管理系统,可以统一管理这艘巨大的潜水母舰,把用于驾驶潜水母舰的海军人数压到了五十人,如果算上飞行员和后勤人员,也不过七十人,最后加上可以运输超过五十名战斗人员的载员舱住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