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连续发表的杂文手稿(1 / 2)

🎁美女直播

【我想到你们这的原因很简单:我并不擅长新闻采访,我不是那种喜欢不行也要上的人。我很羡慕那些在一次次的挑战性的工作中不断提升自我的人,但在当知青的三年时间以及大学的四年期间都告诉了我——我真的做不到,尤其是在户外采访方面。所以,我希望能找到一份能发挥我专业知识、文笔特长,但相对不像一线记者那样需要挑战性的工作。而在我知道的一些单位之中,这里是经济上对我最友好的地方。

所以,我来到了这里,并且努力在前两轮的面试中坚持着撑到现在,也因此见到了各位专家老师,不论成功与否,我都会坦然接受我的面试结果。

——萨楚拉在1982年3月进行希羽组春招面试时做的最后发言】

“四个月之后,我就要在这里工作了吗?”

“是的,不过我们没想到震旦大学新闻系的学生竟然愿意不去当记者,而是来到我们这里工作。”

“嗯……我本来是想当记者的。但据我所知,魔都本地的大报编辑的日常福利待遇远远比不上希羽组。而且……我在大学期间发现,我在新闻采访并不擅长。”

听到萨楚拉的解释,常锦诗立刻放下了手中的资料,走上前来:“那你算是来对了……不过,你最好做好心理准备,我们这里和其他的国企以及大媒体并不一样……你先过来看看吧。”

……

萨楚拉在看完眼前的大量资料后,认出了其中的部分文字:“俄语、英语、法语、日语,还有西班牙语?”

常锦诗立刻赞道:“对,我在米国的大学里学的俄语,所以我的桌上大多是从西方国家的大使馆里搞到的塔斯社报道以及《真理报》等苏联刊物。我们这里的判断……几乎没有错过。也就是说,你来的相当于外交部和情报部合二为一的一个地方,当然了,我们希羽组只是一个研究所,和主权国家肯定不能相提并论。所以你在签约的时候才会看到比其他岗位的都要长的校招协议。也就是说,从签约开始,你看到的与我们研究所有关的一切都是需要对研究所外保密的。而我们的汇报结果只提供给所有部门负责人及以上的人员,就算要公开也只有所长、副所长、沈涵曦三个人允许以后才能对外传播。否则……”

“我知道了。等等……”萨楚拉在所有的中文手稿中看到了两行字:“‘现已基本确定苏联的勃氏不可能活到1983年,由其固化下来的苏联体制将不可挽回地走向崩溃,如无重大变故,华约与苏联将会在十年内先后走向解体。20世纪末、21世纪初将只有一个超级大国’……这……这怎么可能?”

“说实话,当我们得出这个判断的时候,我们的确很意外,但仅仅从报纸上得到的信息来看,我们就确定了这个结果基本准确。然而,我们没想到的是,所长甚至在此之前就得到了和我们基本一致的结论。至于为什么一个数学研究所要搞这些事情……我们只是拿钱干活,其他一概不问。就这样。更多的问题,请你去问我们的所长。”

在说完这段话后,常锦诗把萨楚拉送到了门口之外,随后前者在看完手表上的时间后,对后者说道:“按照希羽所说,他应该在过来的路上了,你是准备去其他地方看看还是在办公室门口等着?”

“能带我去……”

正当萨楚拉准备做出决定时,她看到不远处有一男一女走了过来。

“你们没见到月朗她们吗?”

常锦诗摇了摇头:“因为保密原因,锦诗把她赶了出来……内容有关我们对苏联的分析。”

萨楚拉对初次在现实中见到的夏希羽有些感慨:“没想到所长竟然真的这么年轻……我当年考进震旦的时候,已经20岁了,而所长现在才刚到20……”

夏希羽立刻打断道:“那你和我们这里的大多数人差不多大。除了沈钢教授一家以及斯蒂夫教授一家之外,整个研究所里几乎没有三十岁以上的同志,你不用担心和我们的代沟问题。”

“代沟?”

看着这般疑惑的萨楚拉,夏希羽追问:“怎么,你们课上没学过这个词吗?学新闻不学心理学?”

由于一度争议巨大的科幻小说系列,因此夏希羽知道:早在1980年,一位名叫冯牧在其《关于文学的创新问题一文》中首次在我国引入了人类学家m·米德提出的“代沟”(generation gap)一词。【1】这才让夏希羽敢于公开在平常的讨论中放心地在不以情报与翻译部为基础,对萨楚拉说起这个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