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长时间,没看过中医?”黄正良问道。
“肯定是看过的。”
杨轩文道:“不过基本上没什么效果,毕竟水平高的医生少嘛,好中医就更少了,像方组长这么有水平的中医,我都没怎么遇到过,就更别说普通患者了。”
杨轩文说的这个其实是实话。
不仅仅是中医,西医也是一样,水平越高的医生肯定越少,就像是金字塔一样,越往上越窄,站在领域顶端的,也就那么寥寥数人。
像一些领域的疑难杂症,放眼全国,可能也就那么几个人能治。
好中医那就更少了,杨轩文作为著名的呼吸内科专家,主任医师,认识的好中医也不算多。
不过这儿,杨轩文可不是这个意思,一般来说,其实越是某个领域顶尖的专家,越是排斥中医。
因为现代医学和中医的理念不同,西医钻研的越深,有时候越是极端,越不认为中医能看好什么病。
如果去做一个调研的话,其实愿意相信中医,认可中医的,普通人是最多的,越是知识分子,学历越高,认可中医的人反而越少,西医的顶尖专家认可中医的就更少了。
这儿只是说一个概率。
就说杨轩文,在业内的地位其实并不比赵嘉学亦或者说白存民等人地位低,同样是专家,又有几个人愿意向别人低头的?
而且人的普遍心理中是有一种竞争意识的,越是牛人,越不愿意承认自己差,领域顶尖的专家,都觉得我看不好的病,那么能看好这个病的人就没多少。
中医的境遇其实要比很多人想象的更糟糕,除了一些被官方认可的中医名家,比如中枢保健局专家,被认可的国医大师之类,即便是三甲医院的中医方面的主任医师,地位相对来说也是偏低的,就更别说什么民间中医了。
这也是庆州省中医急危重症医疗科研小组这边让劳伦病情好转,并且上了报纸之后,杨轩文等一些人不服气,甚至来了庆州的原因。
在杨轩文和安正泉等一些海州专家看来,你庆州医好了劳伦就医好了劳伦,还上个报纸,那就有点打脸了。
这一下很多人都知道患者是他们海州治不好的患者,是他们西医治不好的患者,却被庆州省的中医治好了。
这不是妥妥的把他们当成垫脚石吗?
“以杨主任身份,不至于不认识好中医吧,据我所知,赵嘉学赵老,冯征远冯老,都是海州很有名气的老中医。”
黄正良说着话,已经在病床边上坐下,拉过患者的手腕,开始给患者诊脉了。
黄正良之所以这么说,其实也是有原因的。
有的病症,西医可能束手无策,但是遇到有水平的中医,还真不见得就有多难,有句话说的好,难者不会,会者不难。
大致了解了患者的病情,黄正良对患者的情况其实已经有了一定的判断。
就杨轩文送来的这位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即便是在海州,也不是没有人能治疗,也就是杨轩文并没有找海州的中医罢了。
就这么把患者送过来,真的有点送人头了。
毕竟医疗小组的成员,水平都不低。
现在医疗小组加上方彦也就六个人,一个省,就在职的中医中挑出来六个有水平的中医高手,还是不难的。
再多可能没有,但是六个人,那绝对算是最顶尖的高手了。
庆州有,海州也有。
“黄教授说笑了,赵老等人岂是我们能随便请的动的。”安正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