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目前英伦汽车集团的路虎和捷豹这两个品牌,其生产线将主要开设在华夏以及南美这些能够压缩生产成本的地区,毕竟在同奔驰、宝马这些品牌的竞争中,性价比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接下来,他们在英伦本土,将会扩大宾利位于克鲁工厂的生产线以及阿斯顿?马丁的SUV生产线。
事实上,英伦汽车产业的衰落,其中的主要原因,还是英伦的汽车品牌太过于守旧,为了保持品牌的调性,坚持进行手工打造和生产,并且太过于在意原材料的考究这些方面,这就在一些中低档的汽车竞争中,大大落后于大力推进流水线的国外品牌。
就像是宾利和阿斯顿?马丁就是依然坚持手工打造,这固然能够保持英伦品牌“高贵豪华”的印象,但其产量,就一言难尽了……
毕竟对于一个国家的汽车工业来说,最中坚的力量,就是流水线生产的中低档的汽车,其销量才能够撑起来整个上下游的产业链。
手工打造嘛,一年顶天就是几千上万辆,跟那些汽车集团每年几十万上百万的汽车产量,对产业链的促进作用,是完全没法比的。
但就生产成本来说,仅仅就人力成本来说,此时英伦又的确不适合英伦汽车集团在这方面的布局,也就只能够增加宾利和阿斯顿?马丁这种豪车品牌的产量了。
(''); () 不过除此之外,英伦汽车集团还会再增加一个发动机生产基地,专门用来生产考斯沃斯的新型高端发动机,这倒是也能够增加不少的工作岗位。
“工作岗位不是凭空就出现的……”
巴伦在见过商务大臣之后,对尤利娅?摩尔吐槽道:
“没有足够的政策,谁愿意扩大工厂的规模呢?毕竟都喜欢更简单的通过金融来赚钱,英伦普通工人的薪资这么高,就需要更丰厚利润的先进产品来维持,但英伦的制造业,现在根本就没有什么竞争力!”
就像是他所说的,金融业本来就是英伦的支柱产业,不只是其他人,就是巴伦自己,在通过金融投资,特别是对次贷危机的做空,轻松的赚取了这么巨大的利润之后,即便是有前世的记忆和经验,他都差点迷失在这种来“快钱”的爽感之中……
但他终究明白,这种通过金融投资来赚钱,说白了,就是对其他国家的某种意义上的“掠夺”,或许在西方占据全球金融的主导权的时候,这样的方式的确能够轻松的“躺着赚钱”,但这样的情况能够持续多久?
如果只是这样,那么恐怕德文希尔家族,未来也会同像是罗斯柴尔德、摩根这些家族一样,未来在金融秩序更替之后,逐渐沉寂下来。
曾经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多么的强大,不过是一场二战,加上决策上的失误――在上个世纪初退出了美利坚的市场,到了现在,退出了世界的中心舞台,只能够退守欧洲而已。
在经过了这一次的次贷危机之后,他们恐怕又会虚弱上不少。
当然,这其中也有部分巴伦的“功劳”在里面,毕竟之前虽然罗斯柴尔德家族已经被赶出了美利坚,但至少在英伦和法国等国家的金融行业,还拥有相当的影响力,但随着这一次巴伦对诺森罗克银行的收购,对包括巴克莱银行和Natixis银行的注资,它们的影响力会再次被消解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