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巴伦已经越来越理解为什么他前世的时候那个疑惑的原因了——为什么欧洲那些国家,英伦、法国、德国……最后会这么烂?特别是英伦,首相一个个的换,所有的政策都不知所谓,完全就是躺平任嘲的状态了……
现实是,整个欧洲都越来越有一种趋势,就是它们患上了严重的“道德病”。
嗯,坐在几个世纪以来被他们通过掠夺、奴役获取的也由累累白骨铺就的财富王座上,对其他人进行道德评判。
美利坚也动辄就以“文明”、“价值观”这些东西来说事,但问题就在于,美利坚这么做是为了利益,只要利益足够,即便是毛里塔尼亚(唯一还存在奴隶制的国家),也能够成为他们最亲密的伙伴……
而同美利坚相比,欧洲的许多国家不管是政府还是民众,就真有点像是“傻白甜”了,他们是真能因为所谓的“价值观”来损害自己的利益的……
现在即便是巴伦希望增加英伦制造业的规模,也需要面临许多的难题。
虽然说英伦对工人更完善的福利制度会增加产业工人的薪酬支出,但这还并不是最大的困难——要知道德国的汽车工人薪水可以说是全球最高的,但德国的汽车产业,至少在当下依然是非常强劲的。
事实上,即便是工人的薪酬高一些,在汽车这种产品中成本的占比也并不算太高,更重要的,还是产业链的完善。
因为之前英伦的汽车产业大都已经被海外资本所收购,这就造成了包括劳斯莱斯、宾利、mini这些英伦的品牌,它们的许多配件已经严重的依赖外部供给。
想要逐步完善英伦的汽车产业链,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就比如说英伦汽车集团在电动轿车方面有所突破,但他们想要扩大在英伦的电池生产基地,也面临诸多的困难,包括当地民众的抗议,以及英伦相关部门的环保审查。
这就导致了他们目前只能为其中高端的产品提供自产的电池,而这一部分电池的产能还有所不足,其余的电池产品,只能够依靠从合作厂商,比如宁德时代和比亚迪来获取。
其余的许多汽车元部件,也需要从欧洲其他的国家进口。
这就造成了英伦汽车集团只能够将他们利润比较高的高端车型的制造放在英伦的本土,竞争更为激烈的中端车型,比如路虎和捷豹的大部分车型,都需要在海外建厂进行制造。
面对华夏更加低廉的用工成本以及越来越完善的相关产业链,英伦本土的这些中低端产品,根本完全没法进行竞争。
“接下来我们会尽量的保持在英伦本土的高端车型的制造规模,事实上,目前综合来说,最适合建造新生产工厂的就是华夏了,但有一个问题,就是按照当地的政策,只允许同其本土的合资厂商在那里建厂……”
听到范达尔·豪克的抱怨,巴伦笑着说道:
“我们可以尝试同他们去谈,如果将我们电动车的超级工厂建在华夏,是不是能够获得独资的资格。”
巴伦知道,原时空第一个以独资的身份在华夏建厂的车企,是特斯拉,在那之后,华夏就出台了新的规定,新能源车企允许独资在华夏建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