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4章(1 / 2)

公子凶猛 堵上西楼 1430 字 2024-03-02

……

……

观云城皇宫,宣德大殿。

这里正在召开一场久违的大朝会。

傅小官和三位宰辅以及六部尚书站在台子的下面,他此刻正在对大夏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进行归纳总结。

“……在这第一个年头,因为北伐的缘由,我没有在宫里。”

“但回来的这些天,我详细的看过了各部的年报,你们在三位宰辅以及六部尚书的带领下,都做的很好!”

“大夏二年,整个大夏的粮食产量比去岁增加了足足四成!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这意味着大夏从曾经的缺粮国,一跃成为了粮食大国,并且大夏的粮食已经开始出口至周边的国家,甚至最远已经销往了利亚大陆。”

“老百姓们的吃饭问题解决了,穿衣的问题……今岁棉花的产量比去岁也增加了三成,来自商业部的报告说,因为棉花产量的增加,也因为纺织作坊大量采用了新的蒸汽机技术,市场上的布帛价格比去年同期降低了三成。”

“这也是好事,老百姓们能够在穿衣的支出上少许多,他们就能节余下来更多的银子,可支配的收入才能大幅的提高。”

傅小官洋洋洒洒的说着,他从民生开始,说到了教育、医疗、养老、科学等等等等。

今儿个的这场大朝会可不仅仅是观云城的官员,他们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比如金陵城的燕师道、比如长今城的樊天宁,也比如长安城的秦墨文、太临城的燕北熙等等。

而在这宣德大殿的左侧还有一群特殊的人物,他们是来自各国的国君或者是使节。

其中就有楼兰国的国君、曾经楼兰国的大皇子安越。另外还有从利亚大陆而来的老皇帝多哈和他的儿子安多等等。

在这一年之中,大夏的语言和文字都输送去了建交的所有国家,大夏语俨然已经成为了这些国家的通用语。

他们同样在仔仔细细的听着,因为大夏皇帝的这些话,就是他们想要知道的信息——

大夏接下来的商业部署如何?

大夏对诸多属国的政策又如何?

大夏前进的步伐究竟有多快?身为属国要如何才能跟上大夏的步伐,并从中得到经验提振本国的实力,在和大夏的商业竞争中有生存的机会。

还比如如何向这位年轻的皇帝学习御下之道和治国之策等等。

这样的大朝会,原本三位宰辅是不建议让那些外国人来旁听的,可傅小官却认为无所谓,因为一个国家若是真正强大,根本就不会在意别的国家如何来学习,更不会担心别的国家能够超越。

这些属国强盛起来对于大夏并没有坏处,他们能促进大夏的进步,当大夏的产业分布在了这些国家之后,他们才有能力去做商品的配套,才能够给大夏的工厂提供有用的工人,并能够有更强大的消费能力。

“接下来,我要讲三件事!”

“其一,大夏要新成立一个部门。”

“它就是是交通运输部!大夏的内陆航运,除了南北大运河还在修建之外,其余河道在河工们的开拓建设下,已经具备了通航的能力。但航运这个东西得有专门的部门来统筹安排统一调度。”

“另外,科学研究院研制的第二代蒸汽机车已经实验完成,铁轨的铺设也在进行,明年火车这个东西将奔行在大夏的广袤大地之上。”

“每一列火车都要经过不同的站点,但轨道暂时只有一条,所以火车的运行也需要指挥调度,这件事同样要由交通运输部来完成。”

“其二,大夏在军事上的战略重心转向海洋。海军需要扩编,大夏要具备全球打击的能力,所以大夏至少需要九个舰队!”

“关于这一点,等会后兵部和国防部的人单独留下来,咱们再详细商议。”

“其三,大夏迁都!”

“而今长安城已经建设完毕,观云城作为大夏的经济和政治中心它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了。故而从明年过完年之后,观云城的各部门,就着手准备有序迁往长安。”

“正好,你们或许能够率先坐上大夏的火车!”

这三个消息这些天其实已经在群臣们中传开了,许多人难以置信,尤其是大夏迁都!

这观云城多好!

地里位置极高,去江城不过一日之程便可入长江去金陵或者出海至远东道。

长安……那地方究竟怎么样?

对于这些曾经武朝的人而言,长安是个陌生的地方。

但对于像秦墨文燕熙文等曾经虞朝的人而言,长安却是一个熟悉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