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禁军和京畿卫的出动,整个凝月京都陷入一片愁云笼罩,国人不敢在公众场合多说一句话,就怕自己说错了什么。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怨言,然而不敢明说,即便走在路上碰到了,也只是对视一眼,心照不宣,当真应验了那句“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在朝廷不分青红皂白的压制下,流言蜚语被逐渐掩埋,京都沉寂了一段时间。
然而没过多久,一个更大更离谱的谣言在凝月国的京都甚嚣尘上,没有人知道这个流言是怎么被传出来的,也没有人知道是谁传出来的,只知道京畿卫出动抓人的时候,京中的大街小巷早已经传遍,甚至传进了宫里,传到了萧凌的耳中。
传言说,先帝立下遗嘱,待他百年之后,凝月新帝是萧逸,而非萧凌,并且有传位的诏书为证,而这传位的诏书,被先帝交给了当年最为信任的尚仪叶倾城。
传言说,叶家灭门,乃是因为皇后叶倾城劝说当今圣上放弃皇位,将逸王殿下从天星国接回来继位,而当今圣上不肯,于是伪造证据,灭了知道内情的叶家满门,包括皇后叶倾城。
传言还说,当今圣上借助沈家的力量和太后的扶持登上皇位,如今羽翼渐丰,不想受外戚控制,不想自己不尊先帝遗诏的把柄流落在外,才会设计除掉沈家,以致沈家败落,太后身死。
萧凌震怒,下旨斩杀所有听说过这个消息的人,却被身边的心腹太监秦喜阻止。
“皇上,奴才没读过什么书,可也知道一个道理,面对着甚嚣尘上的流言蜚语,强行打压,只会适得其反。”秦喜站在萧凌的旁边,开口说着。
他跟着萧凌从三皇子府到宫中,一直都是萧凌身边的随身太监,除了伺候萧凌的饮食起居,偶尔也帮着萧凌出谋划策,国家大事他虽不懂,但小道理他或可言谈一二。
“这些贱民,从来不会自己分辨真假消息,听到什么就相信什么,甚至将这些没有证据的谣言讲的绘声绘色。朕若是不能杀一儆百,如何能给这些人一个教训?”萧凌冷哼着开口,面上尽是暴戾。
“皇上,古语有云: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秦喜沉吟半晌,而后说出这样一番话,再次开口,“皇上雄才伟略,必然知道,这样的镇压,会让百姓更加反感,想要彻底消弭流言,或许还有别的办法。”
萧凌看着身边的秦喜,略显诧异。这么多年来,秦喜一直跟在他的身边,所以秦喜有几斤几两,他自问还是很清楚的,可是从来没有想到,在这样的时候,秦喜竟然能说出这样一番话来。
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这句话,他早在十几年前刚刚读书的时候就已经烂熟于心,可到了今日,却不敌一个太监看的明白。
因为他已经强了太久了,凝月国先帝子嗣不多,几乎所有的的兄弟都被他用各种手段打压,没有丝毫继位的可能,而唯一对他有威胁的萧逸,也被叶倾城从中周旋,然后与皇位失之交臂,所以他习惯了无论什么事情都发号施令,并且一定要令行禁止。
“听起来,你有好办法?”萧凌眯着眼睛,问秦喜。
“皇上,奴婢的办法称不上什么好办法,皇上英明神武,想到的法子自是比奴才的法子要好一千倍一万倍,只因皇上如今当局者迷,所以一时间不曾想起来罢了。”秦喜习惯性地拍马屁,然后弯下腰,低着头在萧凌的耳边说了什么。
萧凌静静地听着,当秦喜的主意在缓缓说出,在他的脑海中逐渐成型的时候,一抹流光从他的眸中闪过,带着志在必得的算计。
“秦喜,此番若是事成了,朕破例,准你入朝为官。”萧凌听完秦喜的话,哈哈一笑,然后转头对秦喜说着。
“奴才谢皇上恩典。”秦喜一听,喜出望外,忙跪下谢恩。
秦喜虽然得萧凌信任,可是说到底,他也不过是个宦官,说难听了就是个太监,上不得台面,如果能够得到萧凌的恩准,入朝为官,那么他们整个秦家就大不一样。当初他入宫当太监是迫不得已,如今,也一样能入朝为官,为秦家光耀门楣。
“朕马上修书一封,你送出宫去,让秦忠交给沐清尘。”萧凌说着,然后拿起桌上的御笔,在纸上洋洋洒洒地写了好几大张纸。
信写好之后,萧凌用信封装好,便递给了秦喜,让他送出去。
秦喜得了令,拿了自己太监总管的令牌,说是奉旨出宫办事,宫门口的守卫也没有拦着,直接放他出去了。
逸王府依旧是一片宁静,表面上看不出任何变化,似乎京中喧闹的谣言不过是别人的自娱自乐,而真正身为当事人的逸亲王萧逸却依旧逍遥自在,每天往返于轻烟翠柳和逸王府之间,日子好不快活。
秦忠是秦喜的弟弟,也是萧凌安插在逸王府的人,这件事从一开始萧逸和清尘便已经知道,这也是为何秦忠在逸王府待了这么久,可依旧没能找到萧逸和沐清尘别有所图的任何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