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一个包裹(2 / 2)

文娱行者 张秋枫 3031 字 11个月前
🎁美女直播

正因为这样特别的设定,导致张斯难以改动。

而《狙击电话亭》不同,他在讲一个已婚男人的虚伪,暴露的是人性黑暗。而人性具有普世价值,每个国家相差不错。就像已婚的男人,都期待外遇一样。这才给了他改动的机会,将社会背景换到了华夏。

“从诗歌到小说,从小说到电影,大家能看出张斯的特点,绝不‘为艺术而艺术’。

《电话亭》首先个好故事,这是张斯极为擅长的,不必多说。难能可贵处则在于,他的电影,正如他的社评,仿佛一柄利刃,寒光闪烁,有着批判的锋芒。这是一位真正艺术家,当作责任要坚持下去的事情,单凭这一点,我们也应该对他表示尊重。

可以说,这次的揭露,是非常深刻的。

一个已婚的男人,在干些什么事情?骗自己老婆,骗自己朋友,骗遇到的每一个人……虚荣,自大,无聊始终围绕在他身边。而社会又是什么样子呢?遍地的乞丐,妖艳粗俗的妓女,张狂凶狠的蛇头,这是以前未在华夏电影里出现过的,现在大家终于看到了真实的世界。

你还能看到,主人公命悬一线,媒体人员却如同参加一场盛宴;不问青红皂白,警察就简单粗暴地下判断;演艺圈藏污纳垢,弄虚作假……这是张斯编造的么?相信有一点判断力的人,都不难看出真假。

主人公在电话亭中,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考验,如同看完了自己的一生。终于幡然醒悟,要做一个诚实的人。而神秘人则留下警告,飘然而逝。这是一个不错的结局,却有些令人难以满意。

对于主人公的诚意,肯定有许多人表示怀疑,我就是其中之一。而虚构出来的神秘人,也颇不可解,这是上帝的行为,他是否代表了某种意思?他又如何判断主人公是真心实意的……”

这是对内容的分析,基本没错。

张斯改动的时候,根据华夏国的情况,填入了许多东西。这样一来,批判的力量,较原作为强。对于社会与人性的黑暗有许多揭露,同时又不影响故事的进展,这才是他被许多业内人佩服的地方。

当然,张斯的“胆大妄为”是出了名的,真没什么人敢与他比。

这样一来,他在业内的起点就非常高,形象竖立与一般导演不同。虽然拍的是商业片,却被当作一个批评家,或是思想家。年轻人对他尤为追捧,新一代的导演,已渐渐向他靠拢。所以“新生代导演领军人物”的称号,也就随之出现了。

他的风格自成一派,在华夏已是声名卓著。

“在被放逐的年岁中,他漂泊天下,拍了大量的电影,不拘类型,不拘风格。有些好的演员,会被人称为‘千面影帝’,他则是名副其实的‘千面导演’。令人惊异处在于,无论怎样的电影,他都拍的极为出彩,从未失手……”

————《大师的放逐》也有些影评,是在评论演员表演的。

其中不乏人对他的声音进行了分析,这没什么意义,但因为有读者爱看,所以才会有人写。最出风头的,自然还是李赛格。这是一部单扛的电影,他若不出彩,证明整部影片都出了问题,那可就糟糕了。

“恭喜李赛格的回归,在张斯手中,再次光芒焕发。

将一个虚伪男人演的入木三分,可以说,各方面都很到位。这次似乎放的挺开,不像前些时间接的片子。情感起伏变动,十分自然,故而有感染人的力量,这里的可信度是非常大的。经过此片,李赛格在影坛的地位应该又进了一步。

由于看到了他的成就,许多演员蠢蠢欲动。不说那些还在跑龙套的,想一夜成名的人,即或是影坛的大腕,也想尝试着与张斯合作,接触一下新的东西,并磨练一番自己的演技。尽管新片还在上映,大家已经开始期待他的新片了……”

至于扮演妻子的李悦染,扮演少女的楚韵,都有提及。

当然,这些人物戏份没那么中,因为表现的空间小,出彩的地方也就不多了。没有任何意外,他们成了李赛格与张斯的陪衬。倒是那些群众演员,这次算是露了一把脸。

他们都是张斯书迷,能在偶像的电影中出现,已经欣喜若狂了。

而一些人物确实特别出彩,比如那位扮演蛇头的作家,扮演妓女的三位女大学生们,受到了一致的赞扬。影评人倒是不吝溢美之词,对这些非专业人士,给予了肯定。而有些人,确实因此而走上了演绎道路。

人生的转折,往往就因为这些微小的原因。

而这些人的参与,不单是节省了拍片的成本,而且还有其它作用。因为他们的存在,张斯的粉丝们热情高涨,纷纷走进影院,想一睹同道中人的风采。同时在心里意淫,下次也要在张斯的电影里露脸。

“张先生,今天的报纸。”

助理将报纸捧了过来,供他阅读。同时还递上一份包裹,说道:“这是一个小孩送来的,说是请您亲自拆阅,务必小心。”

“嗯?”张斯抬头,疑惑地看了一眼,问道:“孩子在哪?”

“送完就走了。”

“嗯,知道了。”

助理走开,张斯将载有关于电影消息的报纸,暂且搁置在了一旁。拿起包裹,沉甸甸的,不知是什么东西,更不知是谁寄来的。或许是他的粉丝,平日没少给他寄东西,这样郑重其事,倒还是首次。

撕开了包裹外皮,里面是满满的文件,还有许多照片,甚至是录音带。

他拿起来看了几眼,脸色顿变,“啪”的一声合上。这突兀的声音,将周围人吓了一跳,纷纷转头来看。张斯摇摇头,示意没事,大家这才放心。

他吸了口气,重新打开。

一份份清晰的文件,一张张触目惊心的照片,录音带虽然没听,也大概能猜想出其中的内容。他心中翻江倒海,难以遏制。既愤怒,又难过,还有许多复杂的情感。

内中还有一封信,是写给他的。

“尊敬的张先生:

您收到这封信的时候,我仍在亡命天涯,或许逃不了多久了。他们派了高手来追踪我,我孤身一人,结局可以预料。

但我并不害怕,也不难过,对于做的那些事,我十分自豪,就算此刻死了,也心满意足了。我唯一遗憾的,是自己没有文化,是个不折不扣的粗人。能做的事,太过微薄,不能像先生那样,兴建义学,或是用文艺作品,对人的精神进行改造。

先生的评论,我一直在看,那给我指明了方向,也给了我莫大的勇气。我们虽然只通过一次电话,但在我心中,先生是我的老师。之所以要寄这些东西给您,一是无人替我保管,二是希望能作为先生的护身符。

先生的为人太过正直,不能容忍黑暗,长此以往,必定惹起许多灾难。包裹里的证据,切莫公开,只有藏在暗中,才能产生作用。那些人受到了威胁,自然想法设法保护您,免得自己的事被人知晓。

前段时间,一直在您身边晃悠,今后不能再保护您了,您自己务必小心。这封信就是告别书,后会无期。

另:您的电影我看了,十分精彩,那大概是为我拍的,谢谢您对我的夸奖。”

信件不长,至此就结束了,最后的署名是“刘天明”。说起来,算是老相识了,确实有些渊源。尽管尚未谋面,但张斯对于这个人,一直十分佩服。这是真正的侠客,有一颗单纯而正义的心。

令他难过的是,这样的人,只能有悲剧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