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6章(1 / 2)

落尘写过两篇大为流传的文章,一篇文章分析了骑兵如何向北方少数民族学习,提高战斗力。如何使得内地的骑兵军团专业化,成为真正的刀锋。另一篇文章,便是这篇。当然,匈奴部落归附后治理的盛况,当然要归功于耶索的治理。

南匈奴自内附之后,受到汉朝中央政府的优厚待遇,谓:伏念先父归教以来,蒙受荫庇,边塞安静,大兵拥护,积四十年,臣等生长汉地,开口仰食,岁时赏赐,动辄亿万,虽安枕无忧,但没有报效,深感惭魂。

战后匈奴总体归于和平。和平、安定的环境有利于南匈奴社会生产的发展。同时,南匈奴人从入塞开始,不仅分布缘边诸那,而且与汉人错居,“匈奴五千余落,入居朔方诸郡,与汉人杂处”,就是指东汉的南匈奴人而言。匈奴的“落”即户的意思,每落(户)以五口计算,当时入10居郡县的南匈奴人口就有二、三不人,为数当属不少。这些与汉人杂居的以及分布缘边诸郡的南匈奴人,朝夕与汉人共同生活,或经常与汉人交往接触,自然受到汉族文化的强烈影响。因此经过了四十年左右,由于社会生产的发展及汉族文化的影响,他们的社会经济、社会组织和阶级关系,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匈奴人的社会组织,原先是生产组织与军事组织相结合的。《史记。匈奴列传》说:“士(及龄壮丁)力能弯弓,尽为甲骑(尽被编为骑兵)”。他们平时游牧生产,战时上马出征,牧民就是骑兵,生产者与战斗员合而为一。可是南匈奴人入塞之后,在公元90年前后出现了“胜兵”制度。是时南部连年克敌获俘,收纳降附,部众最盛,领户三万四千,口二十三万七千三百,胜兵五万一百七十。所谓“胜兵”,就是脱离生产、只担任作战的常备兵。这时如一部落在二十余万人口中,已分化出五万多常备兵,平均约五人中有一名常备兵。胜兵之外的壮丁及年老、体弱、妇孺等人,则专门从事畜牧业、农业和手工业生产。胜兵出现的原因约有三点。是社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二是农业开始在社会经济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三是受权朝兵制的影响。其中以第一点为主要。因为五人中有一胜兵,就意味着除了供养原来的统治阶级外,还可能以五人的剩余劳动多供养一人。这是匈奴社会生产进一步发展的反映。其次,因为农业劳动与畜牧业劳动不同,它需要比较固定的人手和掌握一定的耕作技术,才能妥善经营和提高产量,因而抽出一部分人当兵,另外一部分人专门从事牧作或农作(或半农半牧),这对于促进社会生产是有利的。这种骑兵与农牧民分工,是匈奴人的生产组织与军事组织相分离的开始,是南匈奴社会制度向前进步的一种现象,它是匈奴社会生产发展的结果,但反过来又推动社会生产的向前迈进。

由于匈奴归附汉朝,不少部落内附,原来分布在西河、上郡、朔方等地的匈奴人更为南下,大多数深入集中到并州中部的汾水流域一带。这对于他们后求之由畜牧业经济转向农业经济,提供了一个有利的环境。

落尘还通过他所委派的耶索等,对于匈奴人,实行了下列的有力措施:第一,把匈奴的上层人物吸收到地方政府中担任官职,使他们与部众完全脱离关系。第二,把匈奴的牧民壮丁征调,编为“义从胡”和“勇力吏兵”,分发到各地驻防或打仗,他们的家属则迁移至邺城居住。第三,对其余一般匈奴平民,则鼓励他们参加农业生产。经过这些措施,南匈奴不论上层、下层,都全被曹操有效控制。史载从此“单于恭顺,名王稽颡(匈奴诸部王俯首行礼),部曲(所属队伍)服事供职,同于编户(一般平民),边境肃清,百姓布野,勤劝农桑,令行禁止(令之则行,禁之则止)”。原先“胡狄在界张雄跋扈(匈奴人在并州境界之内飞扬跋扈)”的局面扭转了。

落尘亲自参与了耶索赴匈奴诸部的就职,当时徐达已经发现了仲平和他仅剩的一些正规军,正在作最后的决战。但是落尘却认为耶索上任要比徐达作战的事情重要的多。于是没有去前线指挥,而是直接陪着耶索上任。

十几万多的匈奴战俘,耶索带着他们,慢慢行走在漫长的草原上。落尘身边只有百名近卫,更无一个将军。霍去病已经被打发到徐达那里了,而燕青还滞留在长安城。落尘一个人单独行153动。漫长的草原上,俘虏们走着漫长的行军路线。在前面远远向后忘,一直到天边,还有黑点蚂蚁似的士兵在徒步行走。也有骑马的,可能是他们在战俘营中表现较好。草原大战对马的损伤是巨大的,大概只有不到一半人分到了马。这些之前还凶神恶煞的匈奴士兵们,短短数月,竟然这么温顺。他们安静地跟在耶索后面,他们知道,耶索将军将送他们回家,并领导他们冲向建设残破的家园。

耶索每到一处,欢呼声响彻村庄,以至于完全盖过了落尘。耶索总是对落尘极为谦恭,不断对他的人民介绍道:“这位是落尘主公!”匈奴人怀着好奇和敬畏看着落尘,不敢说上前亲自,这就是传说中凶悍的汉人大皇帝。然而他和普通人一样,甚至比大多数人都清秀俊逸,更加显出一种英气逼人之感。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大块头、三头六臂的恶魔。

不论如何,匈奴人欢呼着庆祝耶索的回归。每当落尘在村庄面前宣布:耶索为继任大单于时,欢呼声总是响彻云霄。.

第一百一十二章 戚继光南下

愣头青戚继光千里迢迢,跑到了江夏去找法正去了。沿途的情况令他大开眼见,而听船家、酒店酒保、沿途客人的吹牛逼,使他迅速了解了现在这个国家的情况。

显然现在的情况是两超两强的格局。两个超级大国,落尘和曹操,两个比较强大的割据势力,孙权和匈奴人。当然,匈奴人苟延残喘,活不了多久了。

戚继光先南下到了上庸黄忠处。黄忠听说一个校尉要见他,大为惊讶,觉得这个人是不是傻了,但是士兵传上来的手书令他大吃一惊,原来是落尘亲手手谕:要沿途各将领注意协助这个愣头青,让他安全到法正那里去!黄忠有点懵,见了他一面。他发现戚继光问来问去的,很感兴趣。

“益州地处长江上游,益州境内有大量木材,将军有没有准备造船……”戚继光仿佛对造船这件事颇感兴趣。

“额……”黄忠愈发觉得可疑,但是他翻来覆去看了几遍落尘的手谕和大印,无论是字体还是大印都没有问题。只好道:“相关事情徐庶先生已经在布置了,此事不在你的份内,你就不要管了……”

“徐庶是谁?”戚继光问。

黄忠下巴差点没有掉下来。既然是我军校尉,怎么可能连徐庶都不知道?黄忠登时站起来,厉声道:“你是什么人?谁派你来的?来人!给我拿下!”

戚继光也不是个省油的灯,怎么可能束手就擒,大骂道:“混账!你没看到主公手印吗!?竟然敢随便抓本将军!”

感情这家伙根本不觉得自己是个校尉,而是个将军!

“抓起来!”黄忠厉声喝道。

戚继光没办法,只好又拿出落尘亲手写给法正的手谕,大意是戚继光派到他这边,要他以刘备的名义,按照孙刘联盟惯例,把他当做低级军官派到周瑜那边去交流交流。

黄忠一看,这个字绝对没问题,而且后面有落尘私人大印,有落尘作为三军统率的主公大印。而且这个字里行间,行文方式,和落尘的习惯完全一致。搞得黄忠糊涂得不行,什么鬼!落尘怎么会为这个小小的校尉亲手写了这两道令人费解的命令!

那黄忠抱着脑袋想来想去,突然想到了常遇春。这个家伙刚开始也很可疑,落尘亲自下命令给他安排岗位,两个月之后直接晋升为中郎将。这家伙刚开始的时候也是一幅很傻的样子,凡事必谈怎么打匈奴,感兴趣得不得了……黄忠觉得自己还是谨慎为妙,这个小子过几天摇身一变单独统兵的将领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