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种地是一门大学问,储物空间分层(2 / 2)

🎁美女直播

当然,种地也是一门很有学问的事情。

经过凌晨的实验,他发现储物空间可以通过“掠夺”汲取能量供应给麦苗。

替代光合作用帮助合成淀粉,所以无需阳光催产。

无需空气循环、将温度维持在最适合生长的范围。

甚至所需的肥料也只有正常用量的1%不到。

但那是建立在土壤肥力足够的情况下。

如今外界暴雨不断,即便是东北的肥沃黑土,在雨水冲刷下也流失了大量养分。

所以需要给土壤培肥。

按照刘凯搜索的农业资料。

给种植蔬菜和小麦的黑土培肥,每亩需要有机肥(牲畜粪便)1吨、复合肥100公斤。

他的储物空间变化形状可以转化为高2米、占地2.35万亩的土地。

再加上日后种植需要的备用肥料,粗略估算下来至少翻倍:也就是5万吨有机肥、5千吨复合肥。

而且还要考虑农作物病虫害的问题。

储物空间倒是可以轻而易举的搞定虫害。

什么吸浆虫、蚜虫、麦蜘蛛。

但凡出现在储物空间内,哪怕只是一枚针眼大小的虫卵。

刘凯都能保证斩尽杀绝。

但是病害就挡不住了。

小麦常见的病有黑穗病、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等等。

需要准备苯醚甲环唑、嘧菌酯、咪鲜胺等农药。

而且数量也同样不会少。

如此庞大的数量,市区全部农机商店仓库加起来都不一定足够。

只能去蓝田乡的那家复合工厂碰碰运气。

据刘凯所知,那家工厂的地势较高。

所以无论是当初的寒流还是如今的暴雨,存储的肥料和农药大概率都保存完好。

顶多就是有点受潮罢了。

最后一个问题,也是最关键的问题。

小麦属于相当耐旱的农作物,但终究是需要水分才能生长。

播种10天需要浇一次蒙头水,之后每2到3个月还要浇一次。

地堡中的地下水也就只够三五个人挥霍,绝对满足不了两万多亩小麦田的用水。

现在外面到处都在下雨,自然是不缺水。

可是他已经知道,再过几天寒流会再度降临。

那时候取冰化水浇灌两万多亩地,绝对是个相当困难的大工程。

但如果现在就向储物空间内灌水,又该将这些水堆放在哪里?

得分出来多大一片空地才能堆得下?

冥思苦想半晌,他的脑中突然闪过一种食物的造型。

千层蛋糕。

刘凯眼前一亮,立马明白了解决办法:分层!

储物空间变形为2米高度。

粮食耕作层一般只需要0.3米,但刘凯打算囤积0.5米厚的黑土有备无患。

所以最下层0.5米就是黑土。

小麦正常高度就是1米不到。

所以中层预留1.1米作为生长空间。

而上方剩余的0.4米高度,则完全可以铺上满满一层水。

下层黑土和中层小麦生长空间,可以调整为时间加速状态。

而上层储备水则是默认的时间静止状态。

而且空间内可以调整为0重力,不用担心睡掉下来。

在小麦和大白菜需要浇灌的时候,再从上方分出一部分模仿雨点落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