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河一线是他的底线!
超过此河,一分他都不会让。
当然。
底限是底限,不到最后绝不亮出底牌,具体该怎么谈,就交给萧孝先去负责。
如果萧孝先能够谈好,回来之后,加官进爵,那是必然的。
若是谈的不好,逼近了底限,待他回来,往后的朝局也就没有这人了。
耶律隆绪不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既然已经做出了决定,那么就立刻将消息传到汴梁。
大宋能等,他能等,前线的大军可等不了。
片刻后,一匹快马从皇城西掖门狂奔而出,一路沿着御道,向着外城疾行而去。
由于速度太快,一路上倒是闹得鸡飞狗跳。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
及时传讯,才是最重要的。
……
……
……
几日后。
汴梁。
南熏门外,范仲淹定定的站在城门口,望着巍峨的外城城墙,他的思绪不由飘到了大中祥符七年。
那一年年关,范仲淹第一次来到京城。
虽然应天府已经足够繁华了,但和人口百万的京师相比,仍旧逊色几分。
那一年,范仲淹首次意识到了地域之别。
那一年,他心中暗自许下一个愿望,如果天下的城池,都能像京城这样,那该有多好。
尽管他知道,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事。
但哪怕实现不了,他也能竭尽全力的向那个目标靠近。
起码,教育方面得平等一些。
寒门出身的范仲淹,饱受求学之苦,遥想当年,为了求一本无错版的经义,他不知废了多少心力。
那时他便想,若是可以随意进就好了。
而现在。
他就带着当初的那份美好期愿,来到了京城。
在他的设计中,藏是每处州学必备的一样建筑,并且,只要是惜书之人,不论是谁,都能进州学藏。
这个理念和后世的图书馆很像。
当然。
范仲淹也很清楚,想要实现这一点,肯定很难。
难不是难在建藏,而是难在开放藏。
那些世家大族,就会第一个跳出来反对。
科举是底层士人的最重要的上升通道,而书籍又是叩开科举大门的敲门砖。
谁掌握书籍,谁就能控制上升渠道。
如果天下人人都能读书,世家大族又该如何保持自身的地位?
“驾!”
“让开!”
“让开!”
就在范仲淹缅怀过去之际,身后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同时还有一声声高亢的叫喊声。
转头一看,只见一名穿着契丹服饰的骑手,正骑着一匹良驹,疾驰而来。
汴梁城中生活着上百万人,南熏门又是正南门,平时里的人流量非常庞大,似契丹骑手这样骑马,引起骚乱是必然的。
拱卫城门的禁军一看契丹人如此肆无忌惮,顿时怒了。
今时不同往日。
以前,契丹人嚣张一点,忍就忍了,但现在,契丹人还敢如此。
这如何能忍?
“来人,上拒马!”
门口的军官先是大手一挥,示意手下以拒马拦路,然后他又向前几步,高声呵斥。
“兀那厮!”
“给军爷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