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才是正途。
尤其是处理鸡毛这种事。
像陈金水家里这样的村民,搁在陈家村不止一户。
太偏远。
除了红糖蘸杂粮馒头,有时候也会是红糖水。
“弟,吃饭了。”
小打小闹,大人基本不会管。
不过。
陈大光这人吧,要说坏到骨子里,那也不至于。
那次,陈大光欺负巧姑,后来被李杰狠狠地教训了一段,最后,陈大光是哭着回家的。
接着,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女孩蹬蹬蹬的跑了进来。
紧接着,王婶也办了一个凳子坐了下来,帮着一起干活,一边干活,还一边跟李杰聊着天。
不至于。
因此,出门的村民多了,难免有孩子落在家里,这帮孩子就在王婶家里吃饭。
为了填饱肚子,村民们不得不冒一些险。
毕竟,鸡毛的味道不好闻,而且时间也长。
隔三差五,能吃上两三顿红糖蘸杂粮馒头,毕竟,他们这边种甘蔗,收货之后熬成红糖,偶尔给孩子们吃一点,不算个啥。
当然。
天高皇帝远归天高皇帝远,有些事,还是做不了的。
陈家村住的都是熟人,孩子们互相串门不要太正常。
一个四五岁的孩子,你还能要求更多吗?
养活一家人。
既然来到这里,李杰自然想着能帮一点是一点。
其他的一些村民也从事着类似的工作。
吃饱?
“来了。”
“嗐。”
其实,鸡毛换糖的事,不是什么秘密。
七山一水两分田的陈家村,仅凭种地,很难养活自己,这里是十里八乡有名的穷村子。
陈金水从年头忙到年尾,顶多保证他们三个人饿不死。
但她的年纪要比陈江河大两岁。
打那之后,就没人敢欺负他们俩。
肉?
那就别想了。
但,大家都对这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什么人贩子,那都不是这里发生的事。
总不能白吃白喝。
一方面是因为部分地区确实有这个需求,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鸡毛换糖的利润很低。
女孩名叫巧姑,是陈金水的亲生女儿,在剧中,巧姑虽然一直喊陈江河喊哥。
喜欢走捷径。
别看鸡毛小胳膊小腿的,普通小孩,还跟打不过他。
李杰放下手中的活计,拍了拍手走出了堂屋。
他们是怕鸡毛。
买个针头线脑什么的,特地出一趟门,太麻烦。
有需求就有市场。
“鸡毛,巧姑,开饭了。”
虽然农村的孩子干农活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像三岁这么大就帮忙干活的,那还是极少数。
哪怕六七岁的孩子,也有点怕。
每个孩子带着碗筷,有时候吃粥,有时候吃点杂粮馒头,一个馒头拆开两份,一个孩子半个。
门口忽然传来了一道脚步声,抬头一看,是隔壁王婶。
让她好好读书,然后考个大学,眼界开阔了,也不至于拴在陈大光这里。
玩了一会秋千,巧姑朝着堂屋里吼了一声,随后便跑出了家门。
“弟,我去王婶家玩一会,一会就回来了。”
是真的低。
风声那么紧,何必呢。
顿顿吃,那就别想了。
当地的一些乡干部都知道。
李杰只是偶尔回应着,充分的扮演一个孩子。
他能感觉到,王婶应该对陈金水有点意思。
陈金水是丧妻,她是丧夫,从法理上来看,两人如果真的重组家庭,合情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