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 自己骗自己(五千大章求双倍月票!!!求推荐!!!)(2 / 2)

🎁美女直播

编的吧?

可为什么呢?

蜘蛛侠很好奇。

几个年纪大的则看向了旺达,看旺达那样子,也不像是装的。旺达还没有这个演技。

好在艾玛很快就条理清晰的把整件事给说了出来。

也多亏了是艾玛,毕竟这件事真的很复杂。

就是成年人,不经过一段时间的整理和调整,估计绝对没办法完整的说出来,不仅清晰而且简洁。

很容易就能明白发生了什么。

而皮特罗也从胡思乱想中解脱了,还好没那么狗血,这就是他和旺达的亲身父亲。只不过当年由于一连串的悲剧,导致他和他们的母亲分开,最后导致他们父子分离这么多年。

凯在那边也听的目瞪口呆……纽约现在……这么热闹的么?这剧情太抓马了。

“所以你打算让我做什么?”凯大概理解了,于是问道。

“我想让您帮帮旺达,马克思……就是旺达的父亲。他要被那些坏蛋带走了。”

“艾玛……我的小艾玛。”凯有点不知道该怎么说了。自己的艾玛居然如此的感情用事:“你知道他是什么人吗?”

“我知道,我看过了他的整个人生!我对他了如指掌。他不是坏人!”

艾玛赶紧说道。

“不!艾玛,当你这么想的时候,就说明你已经失去了客观性,完全以主观来看待这件事。当然,这也没什么,世界上没什么人能够真的客观,但艾玛,你真的认为,你看到的就是真的,就是事实真相?”

凯终于有种做老父亲的感觉了。自己还是有点用的,至少人生经验还是有的。

“他的记忆不可能对我撒谎!”艾玛肯定的说道。

旺达这个时候也看了过来。

那群人越来越近了。

哪怕是以旺达的见识,也知道,她和皮特罗绝对没办法拦住那帮人,更重要的是,一旦开战,他们的平静生活将彻底失去。

旺达并不想那样。

“记忆不会对你撒谎,可不代表记忆就没有问题。我的艾玛,我亲爱的女儿,你要记住一件事,记忆是不可靠的。它本身就是大脑对于过往事情的一种描述,一种自我描述。它的主观性比任何东西都要强!人是最会自己骗自己的。”

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开篇这样写道: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那时的马孔多是一个二十户人家的村落,泥巴和芦苇盖成的屋子沿河岸排开,湍急的河水清澈见底,河床里卵石洁白光滑宛如史前巨蛋。

毫无疑问,这段文字是文学史上的经典,注定流芳千古。但是,心理学家对此却给出了完全不同的解释。心理学家认为,只要是以“很多年以后,我依然清楚记得”开头的文字,都是在编故事。因为经过了漫长的岁月,我们的记忆犹如一棵死去的老树,经历了几十年风风雨雨注定会变得朽腐不堪,绝无可能完好如初。我们的记忆中,存在着大量的虚假和重构,甚至是无中生有地胡编乱造。提起记忆,我们一直以为,记忆就像把车开进车库,需要回忆的时候,拉开车库门,这台车就会原封不动开出来。

关于记忆的这类隐喻,恰恰体现了我们对记忆原理的深刻误解!

其实,记忆的真实情况是这样的——这台车压根就没有车库,只有一个个零件货架。想要存储,整台车瞬间全部拆散,不同的零件存放在不同的货架上;如果想开出这台车,需要临时把所有的零件重新拼装,有的零件遗落了,有的零件多出了,有的零件拿错了;拼装次数多了,这台车甚至完全变成了另外一台车——但是,我们对此竟然毫无察觉!

我们就是这样如此粗心而又如此自信地活着!比如,现在让我回忆几十年前上中学的往事,我大概只能记得当时的一些支离破碎的片段,大部分内容都是空白,但是,这些空白的存在是大脑不能接受的,所以大脑会自动自发的将其补全,最终整个事件依然是连续的完整的。其实,很多内容都被我无意中更换了。

同时记忆是可以被植入的。

伊丽莎白·洛夫斯特是加州大学的心理学家,她在1995年做了一个着名实验:商场走失实验。她找了24名志愿者,每个人发一本小册子,上面写了4段志愿者的童年经历。这4段童年经历中,有3件事是真的,是洛夫斯特从每个志愿者的亲人那里收集到的真实发生过的生活片段。但,第4段经历却是洛夫斯特自己编的——志愿者大概5岁的时候,曾经在一个商场里走失过,最后有个陌生人把他送回的家。

为了让这个编造的故事更加逼真,洛夫斯特特意向每个志愿者的父母询问了他们小时候生活的细节,比如,他们当地购物中心叫什么名字。实验要求是,请每个志愿者认真回忆一下4段童年往事,并将其写下来。

猜猜看,什么结果?

24个人当中,竟然有6个人记得在商场走失这件子虚乌有的事,并且细节都能记得清清楚楚:送他回家的陌生人长得什么样子,穿着什么衣服……

其实,关于童年记忆的研究发现,因为儿童时期大脑发育不健全、语言能力没有成熟、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尚未建立等原因,童年的记忆大都会忘掉。但凡关于童年记忆的,大多数都是从大人的谈话中得到了信息,然后不断脑补、想象和编造出来的。

对!这就是童年美好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因为你压根不记得很多很多事情,那怎么办?脑补呗!

几乎人人都会怀念儿时的时光和小时候的快乐,那时候天是蓝的,地是绿的,空气是干净的,人是无忧无虑的。儿时因为心灵还未被污染,梦境也还在朦胧,有父母的呵护,有家的温床,自然会使小小的人儿更多一些无忧无虑,更多一些简单的快乐。

但实际上呢?

人的共性,失去的才懂得珍惜,走过了才感到美好。其实真实的情况是,当前固然有当前的好处,过去也自然有过去的不足,人们只不过喜欢在回忆里滤去过去的不美好记忆,就像把黑白照片染色成彩色照片那样,事还是那个事,人还是那个人,但角度不一样了,心情也就不一样了。

所以记忆是靠不住的!

很多人说大脑多么多么的神奇,可实际上,要论对讯息的保存能力,大脑可比电脑要差多了。它会随着时间推移忘掉很多很多东西,很多很多袭击。且大脑最在行其实,就是脑补和欺骗自己。

你记忆和你所真正经历的事情,有时候是完全两码事。

因为记忆太主观了,完全以我为主!它很多时候,会自动修饰很多细节,甚至扭曲原本的东西!

所以,一个人的记忆真的就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一点不差么?

答案是否定!

着名犯罪心理学家沃·里斯特教授设计了一个独特的实验:在他上课期间突发状况,一名高年级学生掏出了手枪,而另一位同学冲上去试图阻止,结果枪支走火,幸好没有人员受伤。同学们惊魂未定,教授告诉同学们这是事先设计的一个教学环节。几分钟后,教授要求学生提供他们整个目击过程的细节。结果发现,在所有目击记录中,有80%的内容是存在错误的。

伊丽莎白·洛夫特斯提出一个概念:证人记忆效应——很多目击证人提供的证词都不准确,具有典型的个人倾向性。

她的意见获得了美国司法部门的认可,并引发了美国的“洗冤计划”,这是一个由律师和法律系学生组成的非营利性团队,其宗旨是重新审查那些可疑的谋杀定罪。

在“洗冤计划”涉及的360多起案件中,高达78%的冤案引用了目击者证词作为关键证据,后来使用了dNA分析,才给这些人洗清了冤屈。大量研究表明,人们往往高估了自己的面部识别能力,我们记得的大多是一些普遍特征。但是,我们的大脑会通过自己的推测自动填充信息,而这一切都是悄然进行的,连当事人自己都觉察不到。我们的大脑每时每刻都在进行记忆的重构。

还是那句话,人的记忆不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