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后带着长公主乔装了一番,离宫前往正南街。
这日正是官署休沐之日,据画像上所写,蓝鹤龄在闲暇时间,都在正南街的赋林诗画社。
赋林诗社便是蓝鹤龄创办,是专门为爱好诗画的文人提供的一个可以一起吟诗作画的场所。
这诗社不用花钱便能进,但若想成为诗社的一员,须得自创出一首好诗,或是一幅好画来。
最为关键的是,诗画社不看家世,不看贫富,只管才情。
因此这诗社有不少穷文人,他们也多数都能得到蓝家的帮助,比如帮他们免费出书立着,让他们能以诗画安身立命。
按现代的话说,这诗社是蓝鹤龄一手创办的公益组织。
由此可见,蓝鹤龄是个心肠很好的人。
这样的人,一定也会对自己的妻子很好。
俞锦书扮的男装,还在鼻子下贴了一排胡子,任是谁人都认不出来了。
封彧更是贴了一下巴的络腮胡,眉毛也画粗了些,显得他整个人粗犷了不少,路上遇上几位熟人,也没有瞧出来。
封婵鲜少露面,便没有乔装,只是穿得素朴了一些,作闺中少女的装扮。
到了赋林诗社门前,看门的小书童挡住了他们。
书童十分客气有礼地朝他们行礼:“三位,若要进入赋林诗社,便得吟诗作画,或是写上一篇文章来也行。”
“我先来。”俞锦书上前,走到门前摆着的书案边,拿起早就准备好的毛笔,沾取些墨汁,在白纸上写了一首纳兰性德的画堂春:一生一世一双人。
她一边写一边心中默念:纳兰兄,可别怪小女子提前一个世纪用上你的诗啊!
封彧看着这首诗,一脸惊奇,默默念了起来:“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封婵也是会写诗的,看着这首诗,笑道:“嫂……”突然想起嫂嫂乔装了的,连忙改口,“二哥哥,这首诗词太绝了。”
封彧笑道:“没想到你还有这等才情。”
俞锦书一脸尴尬地看着封彧,笑了笑,她这是抄袭的好吗?可她不能说啊!
书童亦是看大了双眼,他将俞锦书所写的这首诗词小心拿起,再递给身边的另外一位书童,让书童去请先生来。
蓝鹤龄在诗社被称之为蓝先生。
书童又铺了一张白纸。
封婵通音律,想起她先前作了一首曲子,后来为这曲子赋了词作,便将这词写了出来, 且连写边吟唱。
这时一位穿着灰色锦袍的俊秀公子从诗社里边走了出来。
封婵正在低首写词吟唱,很是专注,待她唱完所写的最后一个字,将毛笔搁在笔架上再抬脸,看着面前的公子,想起蓝鹤龄的画像,瞬时脸便红了。
蓝鹤龄看着封婵,击掌笑道:“妙,妙,妙……姑娘不仅写了一首好词,歌声也动听,却不知这曲子是谁所编。”
封婵红着脸道:“是小女自己所编。”
蓝鹤龄睁大了眼睛,看着封婵,一脸的欣赏。
封彧开声:“该我了。”
书童连忙拿过封婵所写的词作,另一位书童铺了一张新的白纸。
封彧提笔便画了起来。
蓝鹤龄看着封彧所画,才画出一个脸型来,他便道:“阁下所画可是这位姑娘?”他看了封婵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