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的泪滴烫的他心一颤。
她的眼泪对自己还是有用的,是他给她的特权。
孙佳雪依旧没说话自顾自的解衣服扣子。
露出来的耳尖红的滴血。
她不敢抬头看他无动于衷的眼神,闭着眼睛再次亲吻上来,拉着他的手覆上她的前胸。
李明清要疯了。
自家媳妇主动起来还真是不管他死活。
突然觉得吵两架也蛮好的。
孙佳雪只是有一下没一下的亲他,并没有下一步的动作。
见他无动于衷她趴在他耳旁委屈巴巴的说道:“明清哥,为什么不抱我?”
她说完轻咬了一下他的肩膀。
别看刚才脱得义无反顾,现在哆哆嗦嗦的把掉落在腰间的衣服拉起来。
眼泪和不要钱似的掉。
李明清原本想逗逗她的,没成想逗过火了。
在她要起身时被李明清按住。
手掌抵在她的后脑勺,强势地啃咬在唇瓣,迫不及待地侵入纠缠。
脑袋逐渐发沉,亲到最后,她整个人被他架在桌子上。
灼热的身躯紧贴着,指尖发麻。
“媳妇儿~”
她主动揽着他的脖子,忍着一阵阵战栗,媚眼如丝的道:“老公~,我们再生个孩子吧。”
“媳妇儿的要求我自会努力。”
不过他记得这两天是孙佳雪的安全期。
不会这么容易怀上孩子,他可不想这么早再清心寡欲几个月。
孙佳雪想着生个儿子。
“媳妇儿,孩子的事顺其自然,咱们李家不是那种重男轻女的家人家,知道你耳根子软,但有些事你不应该入心的。”
“不想和我生儿子吗?”
“又瞎想,这么想生儿子那就再来一次。”
她往他怀里缩了缩,小声道:“有点累,不过也还好。”
最后她累的眼皮也懒得抬。
李明清见她这样,心想,还是得多锻炼才行。
也亏得她累的睡着了,要不然下午发生的事恐怕根本睡不着。
次日。
孙佳雪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和李明清认错。
昨天是因为她钻牛角尖才会吵架。
“不是啥大事,两人过日子都会磕磕绊绊。”
“明清哥,要是换做别人早就把我赶回娘家了,更何况还有这么多心思的娘家。”
“不是你的错。”
“但昨天我胡闹确实有失分寸。”
李明清笑着道:“我能娶到善解人意的媳妇是我的福气。”
两人把话说开才想起来妞妞还没回来。
“我去接妞妞。”
“等咱吃了早饭的吧,顺便给爹娘送点吃的。”
刚吃完饭村长就来乐呵呵的过来。
“村长叔,怎么这么早过来?”
“当然是有好事,明天你跟我去镇上。昨天我见你家里忙就没过来,这不一大早就来找你。”
“镇上?不会是粮种的事吧?”
“就是粮种的事,各个村里的人都想见见你,马上就到交粮食的时候,正好去统计下各个村需要多少粮种。”
李明清推辞道:“这事村长叔你自己去就行。”
“那哪成,本来就是多亏了你。”
“说实在的,我对种地没那么多的研究,也并不擅长,要是看病这样的事我肯定二话不说就去。”
“这可是难得的好机会啊。”
谁不想扬名立万,受人尊重。
没想到李明清根本就不在乎。
也是,代表国家出国获奖的人不会在意这些事。
其实他只是嫌麻烦而已。
孙佳雪与有荣焉的站在那里,满眼温柔的看着他。
昨天晚上真是猪油蒙心才想离开。
李明清站在院子里阳光洒在他的身上,她直接看呆了。
“媳妇儿,咋啦,被我迷住了嘛?”
“对呀。”
她过去拉着他的手轻声带笑的说道。
——
李明清在供销社上班就见来了一群人。
定睛一看是村长带着各个村的村长过来。
他着实没想到。
村长的好意他知道,就是一下子见这么多人有些麻烦。
“这就是李村长说的李明清同志吧,真是后生可畏啊,十里八村可都托了你的福。”
“是啊,村长把粮食带过来给大家伙看了,真的好。”
“来年必定能缸满仓满。”
“听说你还能给人看病,医术特别的好。”
“对,之前我去找你看过病还记得吗,给我针灸了一次我的胳膊就能抬起来了,后来又去了两次就彻底的好了。”
“我虽然没去过但没少听村里人说起李同志。”
五六个人站在那里你一言我一语,夸赞的话丝毫不带停的。
村长满意的不得了。
做了这样造福于乡亲们的好事就应该让大家知道才对。
赵小玲在一旁听得津津有味。
他们说的话没毛病,确实是这么回事。
像她哥哥。
虽说现在到县政府上班,但时不时的还会提起李明清。
每次提及全是夸赞之词。
李明清道:“各位大叔,大爷,你们夸的我都不好意思,这里人来人往的也不方便。”
他话音刚落就有两个人进来买东西。
各个村长知道他的意思,没有多待就走了。
“你又做了什么好事?”
“只是弄了一些粮种,村里的收成比以往都要好,粮食多了乡亲们自然高兴。”
“天大的好事,粮食可比金子还要珍贵。”
赵小玲心想,难道各个村长来这一趟。
这么大的好事肯定得来亲自感谢才行,吃饱穿暖可是第一要务。
没过一会儿大队长和村长一起过来。
“明清,等会下班别回家吃饭了,我俩请你到隔壁饭店吃。”
“叔,咱们之间这么客气干什么。”
“不是客气,我们当叔的请你吃饭没毛病,全村人都想请你吃饭呢。”
“别花这个钱了,回家吃就行。”
村长和大队长一年到头很少到国营饭店吃饭,李明清也不愿让俩人破费。
“行,来家里吃,我让明兰多炒几个菜。”
“等我下班就过去。”
见李明清答应,两人乐呵呵的离开。
他答应的利索是因为在不久之前两位叔就要请他吃饭,只不过让他推脱了,这次再推脱就不像回事了。
赵小玲道:“啥时候来我家吃饭,我哥没少念叨你。”
“再说再说。”
“恐怕想请你吃饭的人从年头排到年尾”,她调侃道。
这倒是大实话,确实有不少人见到他就想让他来家里吃饭,特别是被他帮助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