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岩在家里陪伴女儿的时光当中,傅翎在铺子里得到了一个消息,因为薛家老爷的去世,朝廷决定在别的商户当中选择皇商供应。
对于大多数商户来说,这都是一个好消息,先不说做了皇上之后地位就超越了其他商家,还有就是钱财上,和皇室做买卖,那银钱肯定少不了。
而且明年正月新帝登基,所需要准备的东西更多,需求量大意味着会有源源不断的钱财进入口袋,不管是为名为利,江南一代的商户都是铆足了劲儿要去抢皇商的生意。
姜岩知道既然盛凌之前已经设了局,他们家即便无法全部拿下,也是一定会分到一杯羹的。
事实上也是如此,而且当圣旨下来之后比姜岩想象的还要丰厚,而随着圣旨而来的,是盛凌的一封信。
并不是一封私底下密谋的信,而是一封‘吐槽信’,吐槽圣上不肯放权,在江南皇商的事情上一定要分开很多家,没有听取他的意见只用姜岩一家。
傅翎看着这封信,通篇看下来没有说什么过分的话,但却表达了自己对圣上的不满,还有对姜岩的歉意,秀眉已经拧到了一起。
“这太子是不是有病啊?给你来了这样一封信?他想要让你怎么回答?明摆着告诉皇上他的不满,还有和你有来往的事儿,他想要干什么?”
私底下,傅翎并没有那么多忌讳,口无遮拦的说着对于这封信的看法。
她没有接触过皇室的人,对于皇室夺嫡的争斗仅限于前世在各种电影电视剧上的了解,一些优质的权谋剧,里面的人都是智商在线的。
难道现实当中不是这样的?难道真的像那些无脑剧一样?那也太儿戏了吧。
“这封信是传旨之人‘顺路’送过来的,你觉得当今圣上会不知道这里面的内容吗?可这封信还是到了我手里,说明什么问题?”
“太子是故意的?”故意让圣上看到这封信,知道太子对他不满,知道姜岩和太子有牵连,“难道他想要借皇帝之手除掉你?”
“你想多了,圣上寿辰之时,我们送到京城去的那些东西就足以说明我和太子有牵连了,而也正是因为我们和太子有牵连,才更加的安全。”
圣上做了几十年的皇帝,过了几十年说一不二的生活,几十年的君临天下,站得高让他看的更远,把事情看的更透彻,长期以往人难免便开始自负起来。
既然由寿辰之事知道他们有往来,现在盛凌又给他一封这样的信,这些都在他的掌握之中,而且如果说起‘欺君之罪’,前朝后宫,谁敢说没有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对他说过谎?
盛凌现在所表现出来的人设就是:和姜岩交好,想要在自己登上皇位的时候也给自己的支持者谋好处,皇商就是盛凌要给姜岩的好处。
皇商的工作在寻常商贾看来是绝好的机会,但在皇室看来,任谁做皇商不是做?都是往出掏钱拿回来东西的,而且本朝建朝百余年,还就不信什么人敢公然的欺瞒皇室。
所以在皇室看来,皇商的选择上真不是多大的事儿,而这事儿圣上之所以没有如了太子的愿,就是因为不想承认自己已经年迈,留恋手中的权利,同时也要让太子意识到,即便他做了皇帝,上面也还有一个太上皇呢。
皇帝可以做决定,但永远无法反驳太上皇的决定,父子君臣,纲常不能乱。
傅翎听着姜岩的解释,忽然有些后悔问出来了,这种复杂的事情不适合她,她还是安安静静的屈居一隅,做她的小商人就好。
把桌上那封信按照原来的折痕折好,装进信封当中,双手递到姜岩面前,“日后我再也不问这些事情了,你也不要和我说,我这条小命还想要呢。”
知道的越多越危险,傅翎现在充分的体会到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以前在商场上想着的是知道越多,越是能够百战不殆。
可商场和朝堂一点儿都不一样,皇帝更迭,权利交接,一不小心便会让她一个平头小百姓死无葬身之地,什么都不知道,继续做她的商贾没什么不好的。
傅翎一溜烟儿的没影儿了,姜岩把信收起来,这封信是走了明面上的,不用像之前的密信一样阅后即焚,事实上这封信也是必须要留下来的,储君的信件,烧毁了可是大不敬。
日子一天天过着,不日林如海和贾敏也带着黛玉回来了,林如海这次回京述职之后升官了,他现在是巡盐御史,官至二品。
姜岩疑惑贾敏竟然没有留在京城等到明年春天陪着林瑾,问了之后才知道,她是连夜收拾行囊带着黛玉从京城回来的。
“本来瑾儿和我说,宝玉整日和丫鬟姐妹们在一起厮混,让我趁着宝玉去学堂的时候再带着黛玉去,谁曾想特意挑了个时间之后,宝玉问询竟然赶回来了,和黛玉在目前面前见了个正着。”
姜岩没想到林瑾竟然这么敏锐,直接出言阻止黛玉和贾宝玉见面,“然后呢?”
“然后当然是见面了,宝玉见了黛玉之后问了许多问题,问了有没有字,有没有玉,读什么书看什么诗词,吃什么菜喝什么汤,就差没问她有没有爹娘了。”
贾敏毫不留情的吐槽着,本来对贾宝玉她是很喜欢的,长得可爱喜人,又是她最小的侄子,可偏偏是个难缠不会看眼色的,当她意识到不对想要带黛玉走的时候,他竟然还撒泼耍赖要母亲留住她们。
“临走之前我和母亲说不要太过宠溺孩子,也不知道她有没有听进去,有没有恼了我。”
虽然母亲有可能对她生气了,但她也只能这么办,黛玉是她女儿,她可不想让黛玉和贾宝玉扯上关系,弄什么乱七八糟的‘亲上加亲’。
之前贾敏只是带入了林家主母的身份觉得贾家娶不到书香门第的女子,现在带入一个女子母亲的身份,她更加坚定了不会把自己的女儿嫁到那样人家的想法,虽然那里是她的娘家。
“怎么感觉你现在看荣国府好像是洪水猛兽一般啊?真的有那么恐怖吗?”荣国府不是一日到现在境地的,而是徐徐图之,慢慢发展而来的。
贾敏神情严肃,看向姜岩的目光带着浓浓的了然,“哥哥,这不也是你当初离开京城,执意要在金陵安家落户常住的原因吗?”
之前她不理解为什么哥哥会在新婚之后立马来到金陵定居,在成亲前那么多年都在军营当中,她以为哥哥会留在母亲身边尽孝的。
现在想来是因为哥哥早就洞察了荣国府的本质,预料到了今日会有的情况,所以提前出来了,远离是非之地。
姜岩笑而不语,随即转移话题道:“那你这么回来了,瑾儿一人在京城无事吗?”
“没事儿,相公找了和他相熟的一个教书先生,可以这段时间教导瑾儿,而且瑾儿之前学了那么多年,该学的都学会了,那些没有学会的也无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学会,只要不太荒废了就好。”
贾敏对自己的儿子还是很有信心的,从小看着长大,可以说她是这个世界上最了解儿子的人之一了,唯一能够和她抗衡一下的就只有林如海了。
事实上林瑾也没有辜负父母对他的期望,在新帝登基之后的第一次会试上顺利通过,进入殿试,盛凌在考问过他学问之后,他成为了探花郎。
和林如海当年一样,父子俩一脉相承,一时之间成为一段佳话,林家时隔二十年,再次有人因为科举而步入了仕途。
而和林如海当年不一样的是,林瑾并没有被外派为官,而是进入翰林院,正七品翰林院编修,真正的七品芝麻官儿。
官职不高但好在年轻,前途无量,一时间来求亲的人不胜枚举,可无一例外的都失望而归,林瑾早就定了亲,只因为女方尚在孝期当中这才没有成亲而已。
林瑾成为探花郎,对于荣国府来说也是一个震撼,之前林瑾来荣国府的时候是晚辈,只找到他年纪轻轻是举人,但没有引起多大的注意。
和贾珠贾琏贾宝玉之间的相处也都是表哥表弟的叫着,平易近人,现在他一跃成为探花郎,贾政开始拿他为例子,去教育贾珠和贾宝玉。
贾珠知道上进,他也一直都准备科举考试,而贾宝玉就没有贾珠那般听话了,贾政说一次两次他听,说的多了他便觉得厌烦,本来便不大乐意去学堂听着那些老夫子讲经似的授课,一时气闷便回了一句嘴。
贾政本来就对贾宝玉吊儿郎当的态度不满意,这样一来更加的气愤了,气急之下便要请家法,贾宝玉仗着人小,一溜烟儿的就开跑,想要去找贾母搬救兵。
奈何贾政看他越是跑越是来气,下命令关闭院门,让下人捉住他,贾宝玉人小可以在那些下人当中穿梭,可也正是因为人小,很快就累了没有力气,被下人给捉住了。
随即按在凳子上,贾政用竹片开始打他,当贾母问询赶来的时候贾宝玉已经把打了好几下,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
贾母看的心疼又是一阵哭闹,哭着喊着要带着宝玉回金陵老家,贾政连忙跪下认错,如果这时候让他母亲离京回老家,他的官声也就不用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