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2 / 2)

大唐之暴君崛起 易痕 3209 字 11个月前
🎁美女直播

陆夫人脸上还有些激动,毕竟十多年未曾回中原,也不知道家中还有没有人。当年她也是豪门望族中的千金小姐,却因陆高轩经过,见到她长得小家碧玉,一时心血来潮,遂把她掳掠而来,所以陆高轩死了,她是一点不伤心,反而有一丝解脱。

吴天道:“现在中原也乱得很,军阀混战。没有十年到二十年的时间,天下是难以平息下来。鞑子对中原的祸害极其严重,江南如今在我掌控之中,倒是没有什么战乱发生。北方却惨了,鞑子、天地会、还有其他地方军阀、台湾郑家都会在北方互相吞噬,互相攻伐,西南地区又在吴三桂手中,啧啧,这天下将来谁主沉浮尚未可知啊。”

沐剑屏本想反驳一下,忽又想起原先的江山属于鞑子,所以就没有顶嘴,毕竟她沐家也是造反派,为了复国,这些年来从未在一个地方真正的安歇过,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也只有跟着吴天才有了安生日子,不会担心鞑子半夜上门抓人。

苏荃疑惑地看着吴天,不由问道:“老爷不想出手平息这个乱世,给天下人一个太平?”

吴天道:“我们需要培养人才,需要经营,崛起时间太短,若论底蕴,只怕平西王吴三桂才是最为雄厚的,从他投靠鞑子那天起,就没有想过真正的臣服鞑子,不过是为了蓄积力量,而我们崛起才不过一年,人才未能培养出来,招收外面那些软骨头儒生,我宁可不要,所以未来五年,江南等地是最为和平的,只有西南和北方才是战争频繁之地。”

苏荃又道:“辽东之地,老爷就没有想过现在捏在手中,以老爷的实力,收服神龙岛的成功率极高,为何不这般做,反而让洪安通去做?”

吴天道:“辽东现在本来就是鞑子的后方,虽然在中原实力大损,可鞑子‘调’教出来的包衣奴才早已没有了民族血性,我不想把这些好事儿给他们,神龙教绝非善类,只有杀尽这些没有反抗的软骨头,全死干净了,到时候我直接从南方移民到辽东,重新树立新朝气象,岂不美哉。”

第四十二章 无尽的恐惧

吴天在辽东逍遥自在,遂又来了中原,却未急着下江南而是去了西南。只是写了封信让方怡、苏荃、沐剑屏、陆夫人和陆玲儿回江南,几女都是个文化人,识文断字,如今江南哪儿都缺少先生,只能把她们抓去当壮丁,顶个数,缓解下眼下教书先生的稀缺。

当方怡、苏荃等人来到江南应天府,见应天府繁华无比,百姓干劲十足,不过听着江南阿九敲定的国策,尤其是土地政策成为时下热门话题。土地改革是阿九在江南立足时的一大善政,也是阿九统治江南日渐得人心的举措。

曾经的东林党可谓伤亡惨重,那些投靠鞑子的东林党人已抄家灭族了,手段之狠辣绝不再鞑子当年的屠刀之下。毛东珠就是主持抄家灭族的统领,眼下无数文人士子大肆抨击长平公主阿九在江南的暴政,任用女人乱国。

苏荃感慨道:“政治风暴要来了。”

方怡不解道:“什么,难道公主要举起屠刀面对这些士子……”

苏荃冷笑道:“这些士人,在鞑子统治时期,可谓是风声鹤唳,根本不该出来闹事,就是害怕鞑子的屠刀,如今大明复国,以为又可以回到那种士子高高在上,可以随意抨击朝政的时代。相公叫我们来,恐怕也是当心公主人手不足,从相公的想法可以看出,相公似乎不大喜欢这些人,而公主又见过这些文人的无耻,所以也不大喜欢,既然不喜欢,这些士子在鞑子时代俯首臣称,早已认可了鞑子的统治,要是不清理了这些毒瘤,公主和相公怎会安心将来北伐呢?”

方怡心中恍然,为何相公把主头的人给了苏荃,因为苏荃看得比她远,从应天府的沉默,就可以推出公主要把屠刀举起挥刀砍向这些士人,现在不过是时机未到,尚未发酵完毕,一旦把那些幕后主使者全部引出来就是屠刀举起之日。

做为时下影响力最为强大的大儒,顾炎武、黄宗羲、吕留良等人是看出吴天要清理儒生,山东曲阜孔家为何灭门,乃因孔家投靠了鞑子,这与吴天发出了屠胡令有着极大关系,吴天没有把长江以北地区纳入统治区,实则是为了降低政治风暴,绝非吴天不能接手。

影响力极大的五大思想家,但凡没有向鞑子屈服的大儒,已被长平公主征召入朝为官。其中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孙奇逢、李颙影响力极大的人均出仕了,唯有方以智未曾出仕,盖因吴天灭佛,他的信仰就是佛,也是代表佛的利益。

当苏荃等人回到皇宫面见这个主母时,顾炎武等人也聚在一起,脸上露出了忧国忧民的神色,他们作为复明后如朝的一群大儒,当然看出吴天的意图,外面的儒生已闹腾了半月,现在更有扩大的趋势。顾炎武苦笑道:“外面那些人啊,是瞧不清时局,未看清吴天的用意,真以为他们能左右朝政,太天真了。”

王夫之一直在抗清,不过吴天屠了京城鞑子后,登时把义军解散为民,响应长平公主号召做了复国后的大明官。王夫之听着顾炎武的话,冷笑道:“顾兄,切莫为那些软骨头求情,都是些作死之人。这些人自以为是,以为鞑子统治中国了,纷纷去抱鞑子的大腿,如今鞑子四分五裂,已有灭族之危,他们又厚着脸皮回来,真是莫大的讽刺。东林党已不可能有任何建树,不灭,不过是为了等待有更多自以为是的傻鸟站出来,公主好一举灭之。”

黄宗羲也只是抱着苦笑,并未发一言,他知道吴天的布局,也不想插足这些是非漩涡中去。何况他的思想非常接近吴天的治国理念,他不会为了这这些软骨头而葬送了自己的抱负。

李顒凄然道:“也不能怪吴天手狠,我们儒者着实干的不地道,已无古儒之刚正,心中无国,一心求高官厚禄,已没有作为一儒人之底线,以吴天的雄才大略,岂容这些人污了整个朝堂。”

孙奇逢叹道:“苟利社稷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还是而农刚烈,真正的儒者风骨。不畏生死,真正诠释了这句话。老夫自愧不如,虽然痛恨鞑子肆掠中原,但心有余而力不足。”

王夫之讥笑道:“外面那些士子好不知廉耻,头上还留着狗尾巴,却在高呼正义,为天下正心,滑稽无比。国家要是交给这群无耻之徒,恐怕国家又将亡在这些人手中。现在不是崇祯爷时了,崇祯爷虽然刚烈,但对儒生却格外包容,可吴天不一样,公主又听吴天的。只要公主一声令下,老夫背着万古骂名又如何?”

几大儒家巨头在商榷外面儒生之事,皇宫中也在商议,大玉儿、苏麻喇姑两人坐在阿九公主两侧,仔细打量苏荃、方怡和沐剑屏等人,今天是决定外面那些儒生的生死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