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公府内。
对比热闹至极的东坊,府内却显得有些冷清。
此时的院子里,只有一些家仆正在打扫。
平日无事的时候,国公府看起来也是非常冷清。
可就在此时,一道声音响起,打破了这份宁静。
“我有急事要报,求见国公大人。”
“什么事?先进入府内坐下再说。”
国公府的大管家,在看到来人是城卫司之人后,招呼进府。
“世子......世子殿下,写出了两首千古诗词!”
后者连喘几口气后,大声对着管家说道。
“什么!是杨秋年世子吗,他不是去青楼了吗?你说他写出了两首千古诗?”
大管家满脸震惊的向此人问道。
在确定了消息的准确后,连忙带着此人去到了后院。
“老爷,天大的喜事啊!”
“小少爷去参加青楼举办的诗词会,写出了两首千古诗词啊,刚刚京都上空的异象,就是小少爷干的。”
大管家领着城卫司的人,一路小跑,对着国公所在的院子大声说道。
在院内练武的杨国公,在听到此言,差点闪着腰。
虽说杨老爷子是从尸山血海中走过来的,见过各种各样的大场面。
但听到是自己孙子引发的儒道异象,还是震惊万分。
“你说什么?秋年那小子写出了诗词?”
杨国公问道。
“千真万确啊,国公大人!”
“杨世子在花清楼举办的诗词歌会上,写下了两首关于月的诗词,引起了儒道异象。”
“我把世子写的诗词都抄了下来,您看。”
城卫司之人气喘吁吁的说道
杨国公听闻此言,赶忙接过了宣纸。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哈哈,这倒也是我那个孙子能写出来的诗了,看来每天混迹青楼,倒是混出点样子。”
杨国公在看完第一首诗之后,宽大的身躯都有些微微颤抖。
翻开第二张宣纸,继续看了下去。
越看身形越加颤抖,在看完之后,竟然落下了眼泪。
想当年,即便直面死亡都从未哭过,想不到今日却留下了眼泪。
“秋年......秋年他,是在埋怨我和他父亲常年在外征战吗?”
“我实在是对不起秋年啊,从小我就带着他父亲在外,偶尔回次家,陪伴也是甚少。”
“好一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啊’,秋年没有埋怨我们啊。”
杨国公看完了诗词,他懂得了杨秋年的意思。
自古忠孝两难全,既然杨家选择了保卫帝国,那么对于家庭的陪伴,自然是少之又少。
“老爷,您这是?”
大管家在看到老爷子落下了两行清泪,赶忙问道。
“没事,我这是高兴成这样的,哈哈!”
他已经年近三百了,八品武者正常情况下可活至四百岁,但年轻时,连年在外征战,接连受伤,导致寿命减少。
尽管还可以活一段时间,但对于他来说,最放不下的就是家事。
年轻的时候为国家付出了一切,到老的时候,最亏欠的就是家人了。
何况杨秋年今日所引发的儒道异象,证明杨家即将会出现一个儒道大才,改善现在所面临的情况。
杨府权势滔天,是从应天皇帝在做皇子之时,就一路跟随至今。
正由于家大业大,许多文官和别的大势力,都在盯着杨家。
皇帝自然也容不下王朝中,有杨家这么大权力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