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徐州陈家也是中原一大豪商,可惜朝廷选了万家做了大同之策的主者,一统商道。陈锦澜之父这些年积蓄力量,扩张商队,势力渐起,通达各州,却始终不能与万家平起平坐。这也是因为没有朝廷扶持,得不到大展宏图的机会。
金琳夫人媚眼稍转,轻口问道“小公子,你家楼主说那取一二,舍三四,满五难成,是作何解?”
小童听到一愣,回头看了看万宏宇,后者轻点下颚,小童脆口答道“回夫人,在下虽懂些商道,可不敢妄断,不过如今贵客问起,我也不得缄口,以免坏了本楼声誉。”
“小公子不必拘礼,尊楼主有言,商道取于心,世界百态,人心玲珑,这心何止千千万万,说说也无妨。”美妇挽起鬓角,柔声笑道。
小童点了点头,“这取一二,指的是凡通商者不可不晓百物,金银珠宝粮米茶油,皆需涉猎,无论贵贱,做好其一便可富甲。舍三四说的是物存百价,可无百利,占一二而攻三四,可谓不明所取,舍本逐末。这满五嘛….”说到此停了一停,又看了看万宏宇,后者淡笑不语,也不回应,男童轻吸一口气朗声道“在下认为商五则满,大成无利,试问天底下的生意你一个人都做了,其他人必然无利可图,那么你的生意也做不下去,所谓大成若缺,留缺存利,这天下方如源头活水,世代不息。”
在座众人听了无不点头称是,拍手赞成。可万宏宇却只是笑了笑,既不赞同也不斥责。
美妇听了也是一呆,片刻盈盈起身,柔媚道“多谢小公子赐教。”
言罢,美妇缓缓起身,抬手行了一礼,“万楼主,自朝廷设天下大同之策到现在,已有二十一年之久。如今大唐商道由盛转衰,关内商者如履薄冰,利钱难缴。关外商队日薄西山,难避匪患…依奴家看…”
“依夫人看…这利钱是要减几成?”万宏宇淡淡道,扫了一眼在座客商。席间众人皆是交头接耳,虽不敢名言,可也都对金琳夫人这番话颇为赞同。
要知,这万宏宇说那取一二,舍三四,满五难成是在警告徐州的陈锦澜,要他知道万家是朝廷所封,他陈家若想满五只怕招来祸事。可这金琳夫人故意一问,出言相质,便是为了引出为商者满五无利的道理。如今天底下万家独大,其他商贾皆是苦不堪言,更何况普通百姓。可怪也怪在,这万宏宇也看出了金琳夫人的心思,却还让那小童道出话里的玄机。
话一出口,果不其然,在座的各路富贾商甲便热闹起来。
“别说关外,便是关内的生意也不好做,各州大店大铺都姓了万,我们入了这门还需缴纳利钱,本钱自然不低,如何企盼客者临门?”
“说的不错,连布庄的生意也被万家垄断,要不是金琳夫人主占苏杭商运还能和万家说得上些话,我们这些小商小贩能够依托她金家。否则,怕是早就饿死了。”
“万宏宇也知道凡事取一二,舍三四,满五难成。可天下的生意都他万家做了,谈何取一二?”
“罢了罢了,都是朝廷的大同之策,这是圣上决定,你我再言这些有的没的,怕被小人听了,惹上祸事。”
席间众人窃窃私语,你谈我议,却不知谁说了句“朝廷国策”不出片刻,这鉴宝大会又恢复安静…
“这几分利钱,是万家所定,奴家不敢妄自定论。”金琳夫人赶忙欠身施礼,语气转低。
“既然夫人不敢妄言,那依老夫看嘛。”万宏宇冷笑片刻,把茶放下,脱口道“不如减个七成!”
众人闻言一惊,过了许久,才又热闹起来。
“万老爷英明啊!”
“万家到底是经商大家,对这商道还是明白。”
“七成?我没有听错吧?”
“如果真的减了七成,我明年的生意便好做了!”
“彭掌柜,这下好了,你的酒楼怕是保住了。”
“幸哉幸哉。”后者点了点头,也松了口气。
万宏宇只等众客商讨论片刻,又缓缓倒了半杯热茶,这才又开口,冷笑道“七成不够多,可以减九成,不过嘛。”
众人一听这“不过”却又正襟危坐起来,仰着脖子等待后一句。
“不过如何和朝廷,如何和圣上交代,你们可得帮我想个原由。”万宏宇目光一瞪,打量起在座众人。
“这..”
“哎…”
“哼..”
“好个万家…”
萧衍也是在西州待过,知道这六年前后关外商者差别天壤,他不免动了念头,想说句公道话,可忽然想到身边女子或许还要依仗这万家收留,当下也是闭口不语,心中颇有些不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