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啟安也没有想过随随便便就能说法他们,把自己的意思传达过去便好,然后转而聊起另一个领域。
“如今大宋的轻工业,或者说手工业已经达到了瓶颈,想要更进一步,缺少的新材料。”
“新材料?”沈括诧异,倒是新词。
“不同属性的合金、塑胶。”
“无论是蒸汽机或是内燃机,都需要足够耐高温的钢铁合金,和密封性足够强的塞。”
沈括听懂了,的确,在李啟安给的蒸汽机模型和内燃机,他已经询问过工匠,大多数人都无法练出来,只有少数几人,花费大量的精力和体力,百炼成钢。
但是产量远远达不到要求。
沈括拿起资料,仔细阅读起来。
李啟安最先放在前面的就是钢和铁的对比。
钢的硬度、耐高温、耐久、抗氧化、可持续性、通用性都是铁锁无法媲美的。
在工业化后,钢铁的使用已经普及到了方方面面,古代这种杂质过多的杂铁几乎已经不再使用。
还有一点李啟安没有说,那就是想要造出枪炮、足够强度、精度、耐高温、耐久的钢铁是必不可少的,以大宋的炼铁技术,就算把现代枪炮的设计图拿给他们,也不可能造出合规的出来。
沈括看到炼钢的种种技术和流程的时候,心里已经激动了。
他同样想到了军事方面的运用,但是他想的是重甲兵。
“若是能大量炼出钢铁,大宋边军将多出无数重甲军。”
李啟安闻言面无表情,实际上心里已经差点笑出声。
大宋就是多出许多重甲步兵,怕也是士兵嫌弃重甲太重,影响他逃跑了。
大宋的重文抑武已经到了非常极端的地步了。
狄青就是代表,在外的威震他国的大将军,在这些士大夫眼里,是个卑贱的贼配军,连狗都不如。
在这些天的思考里,李啟安心里对自己将来要做的事情愈发清晰。
那天黄庭坚带着苏轼的意思,来到院子过问:“革命?革谁的命?”
此时的李啟安有了答案,革某些士大夫的高高在上的命,若是大胆一点,革封建帝制的命,又有何不可。
他想要拯救的是大宋的百姓,开封以外的百姓同样是百姓,这个道理,那些地方士大夫懂,但是他们一旦入京,就好像自动把这个道理遗忘了一般。
五代十国都过去多久了,他们还在玩强干弱枝和重文轻武,而且越来越极端,以至于国家政治的严重畸形。
当然,这些想法,李啟安没有向任何人透露。
他的处境还在被人怀疑的阶段。
想要改变大宋的立国根本策略,他必须拥有足够的影响力。
此时的他还年轻,理应藏在王安石的庇护下,慢慢积蓄自己的影响力,就如同年轻时的王安石那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