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就是三房纪南来,妻子张氏。
生子:纪康臣,孙子:纪鸿才。
庶子——纪北来,娶妻容氏,是他的表妹。
生子有三,纪康中,纪康彦,纪康惟,年纪都比较小,分家的时候还未成家。
清清听着谭语堂细细数来,本子都写了一大面纸张。
脑子也差点被绕晕。
不过,总算总结出来。
到纪柏舟这里一共是五代人。
第一代只有一人纪翡。
第二代五个人,按照长幼顺序,分别是:纪东来,纪西来,纪南来,纪北来,纪琳琅。
第三代13人,分别是:
大房——纪康华(早夭),纪康国,纪映安,纪康永,纪映真,纪康平(未婚)。
二房——纪映荷(溺亡),纪映芳(替嫁),纪康兴。
三房——纪康臣。
庶房——纪康中,纪康彦,纪康惟,全部未婚。
第四代7人,分别是:
大房——纪鸿鹄,纪鸿图,纪鸿浮,纪盼归。
二房——团团,圆圆。
三房——纪鸿才。
庶房无。
第五代未知:
大房二房和庶房都不清楚。
三房——纪长舟,纪月秀,纪青舟,纪柏舟。
“好大一个家庭。”清清不禁感慨。
在坐的每个人都拿着本子传阅起来。
看到大房的名字,纪长舟不免羡慕的说:“爸,你大爷爷家,还怪会取名字的。”
“那是啊,在古代,长房长子是要继承家业的,自然要比其他的孩子受到重视,大老爷就是个才子,若不是时代不好,太爷不准他去科举,说不得你们纪家还要再出一位状元呢。”
清清看着几房的信息,心里已经在想,到底是谁在找戒指,在这张纸上面的每一个名字都有可能,要去用排除法也不准确。
瞧着取名字的习惯,倒是大房的人比较有抱负。
庶房的人也不差。
二房和三房很一般,连生孩子都没有兴趣,可见没有太大的抱负,估计争家产的兴致都不高。
“谭伯伯,您知道分家都分了些什么吗?”
谭语堂轻笑:“这……你爸都不知道,我一个奴仆的后代,又怎么会知道呢,不过我倒是听庶房老爷抱怨过,太爷只给了他一处湖州的庄子,另有黄金和白银几箱子,他骂骂咧咧的说太爷偏心,欺负他只是一个庶子。
但在当时来说,能给庶子分配到这么多家产,已经是极好的人家,你是不知道,在旧社会,遇到刻薄的人家,庶出子女不光分配不到一毛钱的家产,日常还都是当成下人来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