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股市方法论之天道(2 / 2)

百倍股 BBG 3786 字 9个月前
🎁美女直播

我们这里不讨论那些把自己的资金借给别人去代为理财的情况,那种…

今天我们讨论一个更为普遍的现象,也是一个更具有迷惑性的现象,就是应不应该投资基金。

南泥湾 音乐: 中央乐团合唱团

看一下下面的一个基金。这是我刚刚截图过来的。(这是前段时间写的一篇文章。)

这是这只基金的基金经理,朱少醒,基金业的知名人物,且仅管理富国天惠这一只基金,平均年化收益率20%。这个成绩已经非常优秀了,属于基金界的第一梯队。

但是,对于一个只有几百万、几十万、甚至几万元投资资产的普通民众来说,这样的年化收益率、牛市中的升值幅度与熊市里的下跌幅度,你满意吗?

这其中有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平均年化收益率20%是从这支基金10多年前刚成立时计算的。最近几年达不到这种收益率的。这只基金是在2005年成立的,那可是A股历史上有史以来最大的一轮牛市的起点。如果晚几年成立,它的年化收益率估计也就是个位数了,并且还得保证不是08年成立的。事实上,越是牛市越疯狂的时候冲进去的人越多,基金发行量越大。

我们看到他近三年的收益率只有50%。要知道前两年是一个小牛市。

今年的收益率是-23%。今年上证指数的收益率是-17.5%。

我们拿来举例的这只基金鼎鼎有名。基金经理也是行业风云人物。是被基金行业吹上天的人物。其他的呢?

这只基金是长期表现最好的一类基金了。我们有运气一开始就买到他吗?我们有运气在它的估值低的时候买到吗?上证指数10多年来一直在3000点附近徘徊,基金市场整体的平均收益比这个还低。因为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要从中拿各种费用,无论他们管理的基金是赚钱还是亏钱。

这么看来,基金经理赚钱太容易了,旱涝保收。

他们赚的是谁的钱?

简直太流氓了。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拥有基本的投资技能将是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的必备课。

投资不能假手于人。

----------

投资技术已\/将成为家学

本来今天想聊一下大盘的事情的。但有点事情,到现在还没有复盘。就先把昨天写的这篇文章发出来吧。

搞了一个投票,参与度很高。

我的读者虽然人数还不多,但是质量很高。大家都是来学习赚钱的,都是有追求的人,都有进步的愿望。这是我很高兴看到的,也是我写作的动力。一个浑浑噩噩,不思进取,懒里懒散的人,谁也教不会他。

简单聊一下投票结果。

有超过1\/3的人炒股经验超过5年。

80%的持股时间,都在一个月之内。

专职炒股的20%左右。剩下的80%也都是每天关注股市,很少关注的只有一个人。

通过技术分析进行操作判断的占60%。

了解择时的有25%,了解选股的也有25%,了解如何判断高低点的有40%。

总的来说炒股赚钱的近40%。

以上数据说明,我的读者的质量在整个A股的投资者当中是比较高的。这是值得欣慰的事情。

但是也存在着不少比较严重的问题。

对趋势跟随交易模式和短线高频交易模式了解很少的占1\/3,了解一般的分别占70%和44%。精通的一个都没有。有一票还是我填的。(注意这里面有个很好玩的事情:分别有70%和44%的人自认为对趋势和短线有一般的了解,但炒股赚钱的人数是37%。这两个数字对不上,无论你了解哪一个,都至少应该能赚钱才对,无论赚多赚少。为什么连赚钱都做不到呢,甚至还可能亏的不少。这说明很多人学的知识是错误的,至少是有偏差的。这也叫“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这种自我评价过高的现象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但在投资领域其危害表现的更为明显和直接。理想丰满,现实骨感,值得我们反思啊。学过武术的人都知道,如果蒙师选的不好,这个孩子就废了,已经成型的错误的动作很难再改过来。有这方面问题的同学应该有刮骨疗毒的决心才行。)

通过自己看书和刷微博公众号雪球,学习投资知识的占80%多。通过培训或者有师傅带领的只有百分之十几。

我看了这个投票结果,脑海里突然浮现出王宝强演的一个电影叫道士下山。电影内容忘了,我想说的是电影的名字。

道士下山的一层隐含意思是学有所成,可以独闯江湖,所以才能够、才敢下山。也就是说已经出师了。没出师的徒弟下山只有挨打的份儿。

但是在股市里,没出师就敢下山的有多少?并且根本没有师师父带,只凭着自己不知道在哪找的几本武功秘籍就苦苦修炼的又有多少?

我这两年有一件很苦恼的事是,实在给我儿子找不到一个好的武术师傅。我见了好几个都不行。也有读者给我推荐上海的一位老师,我还在了解。

我的大学同学有一个家里面练太极拳。他家的太极拳功夫是祖传的。家里面有个先辈是陈氏太极拳的弟子。毕业典礼的那一天,他在操场第1次也是唯一一次,为我们表演了全套太极拳。从那之后我就再也不打太极拳了。而我们上大学的时候,老师也是教我们太极拳的。

有一个徐翔的真实的段子,他老婆说的,说他有一个笔记本上面记录了他的投资技巧,这个笔记本是为了他儿子写的,只会传给他的儿子。当时这个新闻出来了之后,很多人是当作笑话看的。

但我们圈子里面的几个人却很认真。我觉得这件事情也影响了我。我本来自认为已经是一个比较努力的人了。但从那之后。我在学习和钻研投资技巧上更为用功。我太太问我的时候,我说我不能只给我儿子留下钱。我要把我的所学传给他。这可能比钱还重要。我儿子长大后将大概率也从事金融行业,虽然还早着呢。

中国经济越往后发展,社会阶层将越为稳定,跨阶层上升将更为艰难。投资收益将超过社会平均收益,仅靠个人努力要想成功将越来越难。

投资技术和人脉将与真正的武术传承一样成为家学,只在父子和师徒之间传承。

事实上,不只是投资领域如此,其它高收益领域也将出现这种情况。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吧。改天再聊。

----------

投资与开车

昨天收盘之后,没事儿,就去捉虫了。奔波了几个小时。路上突然想到炒股这事和开车、玩车也有点像。

不同的车,有点像不同的投资模式。

比如GtI。很多喜欢车的人都喜欢。大马拉小车。百公里加速六点几秒。车身又短小,极其灵活。无论是起步刹车还是转向。指哪打哪。说走直接就是冲出去了。一踩刹车,嘎一下就停了,丝毫不拖泥带水。就像我们做短线高频交易有一种杀伐决断的快感。

前些年几个朋友从成都去乐山大佛玩。我们本来开的是一辆gls500。后来本地的朋友开来了一辆GtI。回来的路上我说我来开GtI吧。当时是夜里,也比较年轻,开到了1x0多,一路上这车说超就超,丝毫不逊色于gls,要知道大车百公里加速也是六点几秒的,可能是因为坐了4个人的缘故影响了加速。

而570那么大的车身,百公里加速也只有7点几秒。奔跑起来就像大象一样。无论是起步加速还是刹车。都极其优秀。虽然不像GtI那样有那么大的驾驶快感,其实它是那种与无声处听惊雷,同时还给人一种厚重感。一般情况下都是绿灯一亮。都冲到下一个路口了。一看后视镜,后面的车才刚刚过上一个路口的白线。缺点是转身不太方便。这有点像游资的玩法。

我人生的第1辆车是一辆1.8自吸。现在想起来都头疼,那起步。油门踩到底都没有反应。另外还有一些车,比如gl8,底盘不稳,转弯时发飘,安全性也不好。等等。也像我们投资时的某一个阶段的处境。

如果套用一句俗话去描述投资与开车。我觉得可以用这句:

静若处子,动如脱兔。

投资久了之后。无论是看书还是想事情。都更为喜欢一些形而上的东西。不再看一些技术类的书,反而更喜欢去研究一些哲学问题,研究人性。

就像孙子兵法与道德经。前几年我更喜欢孙子兵法。现在我更喜欢道德经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