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维鼎有些讶异新华社竟然会在这个时候联系自己。
他来东京已经一段时间了,暹罗搞出那么大东京的时候没有联系自己。
眼下屈臣氏刚要有所动作,就来了电话。
还真是赶巧了。
“陈社长有事吗?”邵维鼎问道。
新华社驻日本分社的社长叫陈晟,是名老资格了。
“电话里说话不方便,见面聊吧!”
陈社长还是一如既往的简单直接。
“行,明天如何?正好有时间。”
邵维鼎没有迟疑,立刻同意了下来。
现在任务都分发了下去,接下来就看石敢、方协文和宋尧三人的表演了。
他反倒成了一个闲人。
而且新华社能联系自己,那肯定是内地那边出了什么事了。
港岛那边的事情,有《朝阳日报》向他随时传递,事无巨细。
但是内地,他能收到消息的渠道就窄了。
除了沿海一些地区的动静,他能知道,再远一些他就真的一无所知了,只能按照历史对现阶段的事情进行分析。
难不成英国那边又有了什么新的变故?
不应该啊,如果是这个事情,港岛应该更快收到消息才是。
又或者是维生素工厂?
邵维鼎摇了摇头,也不再去猜。
.......
一间咖啡厅。
新华社社长陈晟递交给了邵维鼎一封信,很是熟络道:“邵先生,这是赵部长给您的信。”
邵维鼎接过信,笑问道:“陈社长,这一趟应该不仅是送信这么简单吧?”
陈晟也简单直接:“是,邵先生在东京这么多天,频频有所动作,我不能不好奇啊,更何况暹罗那么大的动静,我们新华社也好奇那边的新闻态势啊!”
他给邵维鼎叫了一杯咖啡,淡笑道:
“邵先生,暹罗那边的投资还算顺利?”
邵维鼎将手中的信放下,浅尝了一口,缓缓道:“谈不上顺利不顺利的,归根结底还是暹罗政府支不支持。”
“一个国家,总会有些老鼠屎,我并不在意,我在意的是自身利益能否得到保障,能否在这个国家获得好的发展。”
他放下咖啡,看向陈晟:
“而且,相比于暹罗,我更加看好内地的发展。”
“暹罗的工业基础太过薄弱了,但是内地不同,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工业体系完善。”
“最为重要的是,上下一心,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
陈晟拍掌叫好:“好一个上下一心,集中力量办大事。邵先生不愧是爱国企业家,对于咱们国家就是看的透彻,简简单单一句话就概括了最大的优势。”
“想想刚建国那会儿,咱们国家就是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学习苏联,发展工业,用了好几个五年计划才打好了工业化的底子。”
“现在改革开放,也是吃了过去几十年积累下的家底,才有了这几年的快速发展。”
“虽然过去有些混乱,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再次上下一心,我们国家的经济也能够像日本一样,迎来一个飞速发展的三十年!”
他说这句话的时候,脸上似乎都有光。
在这个年代,还能保持如此纯粹的理想。
而且身为驻日本新华社社长,看遍了日本的繁华和先进,竟然还没有心生绝望。
反而斗志昂昂的人,可真是凤毛麟角。
邵维鼎太清楚,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国人对于外国的绝望。
也正是这种看不到追赶的绝望,让很多人想着出国,抛弃国家。
这才有了八九十年代的出国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