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当真按照史书记载来分析冉闵这个人物,首先,冉闵是当时后赵政权的统治阶级,也就是所谓的“皇族”,他爹是后赵国主石虎的养子,他算石虎的孙子。
在石虎死后,还是彭城王的石遵在争夺最高权力时给冉闵画饼,将来成事立石闵当太子,可称帝后又为了拉拢石氏宗亲的支持,立了别人。
而且兔死狗烹,还要下手干掉石闵,当时素有战功的石闵掌握着后赵的军事大权,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于是抢先动手干掉了石遵,拥立二五仔石鉴做了皇帝,结果石鉴过河拆桥,刚一登基,就想暗算石闵。
接连被两任羯族皇帝背叛,想想石闵当时应该是啥心情。
作为一个被胡人养大的汉人,起初冉闵也并没有对自己的汉人身份有何认同。
直到被石氏宗亲多次欺骗后,才让他恼羞成怒。
他发布《杀胡令》,后又亲自破坏《杀胡令》,这些不过都是政治需要。
在邺城动乱达到最高潮的时候,大部分胡人将士都支持石鉴,而大部分汉族将士则站到了冉闵一方。
在弥漫全城的大恐慌中,任何个人都会主动寻求群体的庇护。
试想一下,在当时有什么能比肤色、鼻梁和须发这些更容易,且鲜明的将人们区分为不同的群体?
又有哪个群体能比胡、汉两族更能容纳绝大多数个体,同时又能将个体团结起来形成凝聚力和战斗力呢?
更何况两派首领,一个是胡人石鉴,一个原本是汉人冉闵。